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70篇
航空   1146篇
航天技术   101篇
综合类   207篇
航天   1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The aim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study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of the steady MHD two dimensional stagnation point flow of an incompressible nano fluid towards a stretching cylinder.The effects of radiation and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 ar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The model used for the nanofluid incorporates the effects of Brownian motion and thermophoresis.The resulting nonlinear momentum,energy and nano particle equations are simplifed using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s.Numerical solu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for the velocity,temperature and nanoparticle fraction profles.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n the velocity,temperature,nanoparticle fraction,rates of heat transfer and nanoparticle fraction are shown graphically.  相似文献   
962.
NF-6增压连续式高速风洞压缩机喘振边界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F-6风洞是我国第一座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轴流压缩机是影响风洞安全运行和流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国内首座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压缩机喘振边界的确定进行试验研究。简要论述了喘振发生的机理及其危害以及确定喘振边界的重要性,讨论了压缩机逼喘过程及其原理以及风洞增压对喘振点(喘振边界)的影响;给出了控制风洞运行的压缩机喘振边界线、喘振预警线、安全保护线、防喘调节线及防喘振措施,为该座增压连续式风洞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63.
自1959年起已发生了17起飞机燃油箱点燃事故,统计表明飞机燃油箱点燃事故是对飞机运行安全性影响最大的灾难性事件之一,始终受到航空安全领域高度关注.针对此类风险,FAA通过不断修正规章来满足飞机运行安全,但往往咨询通告形式的修订缺少系统化的分析.依据事故调查,主要影响燃油箱防火安全的原因有:电火花和电弧、电器加热效应、摩擦火花、平面热辐射.对飞机燃油箱防火安全功能设备进行风险量化,首先使用FMEA对各功能元件进行风险分析,找到与“风险状态”相关的失效模式;其次运用三元素法“风险状态”评估标准量化故障模式的风险优先数;最后根据元件的失效模式采用树图分析方法对影响燃油箱内、外点火源的功能元件进行管理.本文还对复合材料燃油箱的特殊失效模式进行初步分析,为飞机燃油箱防火安全的系统化分析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964.
无线传感器网络监视预警系统的区域边界具有特殊重要性,针对节点的布尔感知模型,根据节点感知圆盘的相互关系,可将整条边界线划分为不可再分割的可数个最小曲线段,利用改进的贪婪式算法研究了集中式多重覆盖算法和分布式多重覆盖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多重覆盖带来的高检测概率以及高覆盖概率。  相似文献   
965.
激波/附面层干扰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超声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经过5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引气作为主动控制的有效方式,现已广泛用于超声进气道的流动控制。从附面层控制引气和稳定性控制引气两个方面对引气在超声进气道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回顾。阐述并总结了引气对激波/附面层干扰的控制机理及其对超声进气道流动稳定性的影响,展望了高超声速进气道中引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6.
在复合材料桨叶载荷标定前的解耦或应力应变测量等工作中,会碰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桨叶过渡剖面边界区域测出的应变(或应力)与“平剖面假设”规定不符。文章从某型号尾桨叶载荷标定前解耦调片工作中碰到的现象引出论点,再用有限元对桨叶传力进行建模分析,给出了定性的结论。文章的目的就是从型号中来,再应用到型号工作中去,为今后的复合材料桨叶载荷测量的贴片位置选择起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7.
典型气动问题试验方法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与推进系统高度一体化,飞行器内外流场复杂及相互影响,地面试验模拟技术难度大,有必要开展风洞试验方法研究。本文简要分析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主要气动问题和试验需求。针对机体/推进一体化性能试验、边界层强制转捩试验与尖锐前缘电弧风洞等三类典型试验,梳理了国内外相关风洞试验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上述三类典型风洞试验应模拟的参数,对地面试验难以模拟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影响分析。根据现有试验设施的模拟能力,总结了三类典型风洞试验方法,并提出了机体/推进一体化性能数据准确获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8.
在基于Roe格式的全Navier-Stokes方程计算流体力学(CFD)代码中,发展了一种局部熵修正方法,克服了传统熵修正方法在边界层流动模拟中耗散过大的缺点,可用于更加准确的模拟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复杂高超声速流动。对典型高超声速双锥边界层分离与激波干扰的复杂流动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网格密度和熵修正方法耗散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高超声速双锥边界层分离与激波干扰流动的数值模拟结果对网格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过稀的网格将产生严重的分离流动预测偏差;低耗散性的局部熵修正方法能更加准确地模拟复杂的高超声速激波与边界层分离流动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969.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马赫5的超声速进气道内,热激励对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控制机理。研究了热激励器放热功率(E)、热激励器展向放置数目(N)和热激励器到控制激波的距离(S)三个参数在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控制和边界层分离改善中的表现。分别针对以下四种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1)E=2k W、N=2、S=0.02m;2)E=3k W、N=2、S=0.02m;3)E=2k W、N=3、S=0.02m;4)E=2k W、N=2、S=0m。分析发现:在以上四种条件下,均可观察到热激励在控制激波和改善激波诱导边界层分离上有着显著的效果。热激励器的放热功率对激波的控制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在本文所考虑的热激励能量范围内,放热功率越大,原激波角的改变越大,最终分离区的改变越明显;展向放置的热激励器数目N影响着输入到流场的能量密度,并且N越大,壁面附近的激波面越趋于平面。尽管N对上壁面沿展向的压力分布无明显影响,但对上壁面分离区大小有明显的影响;对比条件1和4下的计算结果,发现S=0.02m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而S=0m时流场结构几乎没有变化,这就表明热激励器必须放置在控制激波上游的一定距离处才会有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0.
边界层吸气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损失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气机角区的大范围回流通常会引起叶片通道中的三维阻塞现象,并伴随有强烈的掺混流动损失。采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开发的TRACE程序,在其推进技术研究所的高速压气机叶栅试验台(包含5个NACA65K48直叶片)上,研究了位于端壁上的边界层吸气措施——叶片弦中近尾缘吸气槽(MTE)对该直压气机叶栅通道的角区分离进行控制,减小二次流动损失,进而削弱其对总损失的影响。通过基于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与相应的试验研究对比,端壁边界层吸气能够较好地重新组织角区气流流动,减弱附着于叶片吸力面尾缘的集中脱落涡,使得角区分离涡强度显著降低,由此引起的二次流损失也明显降低,与无吸气状态相比最大降幅可达81.2%;在设计状态下采用吸气流量率为1%的MTE,总压损失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在数值计算中,降幅为15.2%;试验测量中为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