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航空   354篇
航天技术   110篇
综合类   74篇
航天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The effects of ply orientation angle of composite flexures on stability of hingeless rotor blade system are studied.The composite hingeless rotor blade system is simplified as a hub,a flap flexure and a lag flexure.pitch bearing and main blade.The kinematics formulations are inferred by employing the moderate deflection beam theory.The shear deformation and warping related to torsion are considered.The quasi-steady strip theory with dynamic inflow effects is applied to obtain the aerodynamic loads acting on the blade.Based on these.the set of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s of a hingeless rotor blade system is worked out.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y angle of the composite flexures has great effects on the aeroelastic stability of rotor blade.  相似文献   
612.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工艺制备了NiCrAlY/ZrO2—8Y2O3微层复合板,测试了该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力学性能,初步探讨了拉伸强度与延伸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和最大延伸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室温时它是一种脆性材料而在高温时则是延性良好的塑性材料。  相似文献   
613.
研究了半径0.1m、焦距10^6m、波长分别为10.6μm、1.315μm的激光束通过具有激波结构的超声速绕楔流场后的远场强度分布。得到了沿光束传播方向积分的流场的光程差分布以及激光束在穿过超声速绕楔流场并在无扰来流中传播1km后光束的强度分布。结果表明:强的激波结构使激光束远场强度分布发生了向光程增大方向的明显偏折,对于波长不同的激光束得到光束通过流场后的远场强度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614.
张青斌  唐乾刚  秦子增 《上海航天》2001,18(4):11-14,18
利用哈密尔顿原理,推导了刚柔耦合形式的旋转欧位-伯努利梁的动力学方程,并在小转速的假设下,给出了线性化近似方程的解析解;讨论了由直流电机和压电陶瓷组成的控制系统,并从动力学稳定的角度出发,利用Lyapunov第一方法设计系统的反馈控制实现了动力学稳定性。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15.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Al-Cu-Li合金,分析了焊态下接头的微观组织以及焊后热处理对接头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 明,在焊态下,焊缝中心为典型的树枝晶,在树枝晶界分布着共晶组织,其主要组成相为α+θ′(Al2Cu),焊缝中的强化相数量较少。经过焊后热处理,接头焊缝区组织发生了显 著变化,焊缝中心组织由树枝晶转变为等轴晶,焊态下的晶界偏析现象得以消除,焊缝中析出了数量较多的球状δ′(Al3Li)相以及细针状T1(Al2CuLi)相,使接头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接头抗拉强度由焊态下的348 MPa提高到热处理后的423 MPa,接头拉伸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616.
超短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极端的物态条件和电离辐射环境, 这为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研究提供了条件。文章综述了激光加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包括空泡机制在内的几种重要的加速机制, 重点回顾了电子束的能量提升和束流品质改善两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结果。此外, 对激光电子加速应用于未来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17.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8):192-201
Ti/Al/Mg laminated composite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hot roll bonding. The effects of the rolling reduc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Al/Mg laminated sheets exhibit good interfacial bonding. The rolling reduc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formation inhomogeneity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Al layer. The initial grains of the Al layer near the Ti/Al interface are fragmented into fine equiaxed grains, and the grains at the center and near the Al/Mg interface are elongated. The R-cube shear texture of the Al layer forms near the Ti/Al interface and permeates into the center layer in the samples with greater rolling reductions. The β-fiber rolling texture of the Al layer is observed near the Al/Mg interface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olling reduction.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indicate that the fracture appears first in the Mg layer. With the increasing rolling reduction, the ultimate tensile and yield strength values increase, and the elongation up to the Mg layer fracture decreases.  相似文献   
618.
姜泉江  刘会杰 《宇航学报》2014,35(6):720-725
为确定低轨卫星多波束接收的多普勒频移特性,通过建立“多点对点”分析模型,推导了等多普勒频移曲线的解析表达式,并仿真给出了该特性曲线。得出了确定卫星各波束多普勒频移统计特性的一般步骤,并结合常见的多波束赋形设计,归纳了各波束的多普勒频移分布特性。作为应用举例,提出了多波束多通道各捕获模块差异化设计和双曲线形式波束赋形的设计思想,对星上再生处理多波束多通道接收机降低复杂度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619.
介绍光控相控阵雷达的基本组成,并提出可编程多通道光纤真时延迟网络结构。制作开关控制的3级光纤真时延迟线结构,实现并验证8个扫描角度的可编程波束成形延迟网络。以2GHz微波信号进行测试,三级延迟线通道间微波相移间隔分别为0.16π、0.32π、0.48π,通过开关控制与组合,实现0.16π相移量的0~7倍连续可调。最后仿真计算形成的波束方向图。  相似文献   
620.
“交叉眼”干扰在单脉冲雷达中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眼”干扰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现代电子防卫手段之一。为开展其对抗技术研究,对单脉冲雷达在“交叉眼”干扰环境下的和、差接收信号进行了数学建模,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和、差接收信号所表现出的特征。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交叉眼”干扰会导致单脉冲雷达差接收波束方向图发生畸变。畸变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干扰源和单脉冲雷达间的距离以及两干扰点源输出信号功率之比;“交叉眼”干扰同样会导致差、和接收信号功率之比出现异常。干扰源与单脉冲雷达间的距离越小和(或)“交叉眼”干扰的诱偏能力越强,差、和接收信号功率之比出现异常的角度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