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07篇 |
免费 | 993篇 |
国内免费 | 110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853篇 |
航天技术 | 639篇 |
综合类 | 748篇 |
航天 | 6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210篇 |
2020年 | 200篇 |
2019年 | 211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230篇 |
2016年 | 258篇 |
2015年 | 259篇 |
2014年 | 313篇 |
2013年 | 251篇 |
2012年 | 326篇 |
2011年 | 377篇 |
2010年 | 293篇 |
2009年 | 315篇 |
2008年 | 252篇 |
2007年 | 263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179篇 |
2003年 | 162篇 |
2002年 | 194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80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74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129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85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71.
针对光线通过复杂流场时产生的光传输效应问题,提出了基于背景纹影技术的复杂折射率场测量方法,给出了根据粒子图像偏移量求解折射率场分布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并对该方法的分辨率与灵敏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火焰上方折射率场的分布进行了实验测量,利用粒子图像测量(PIV)技术对实验图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实验测量得到的空气折射率最大值为100029,最小值为100009,测量有效值小于00001。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能够有效实现复杂折射率场的实时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272.
273.
为研究截面形状和旋转效应对高压涡轮动叶内部冷却通道换热的影响,对雷诺数为10000~50000,旋转数为0~209,通道转角为0°、225°、45°的带直肋双流程梯形截面通道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静止状态下,在第一通道,梯形通道后缘换热强于前缘;在第二通道,前、后缘换热区别不大,后缘的换热略强于前缘。旋转状态下,对0°通道转角,随旋转数的增大,第一通道的后缘面换热仍强于前缘面和外侧面,且差异更明显;第二通道前缘换热相对后缘增强。在较高旋转数(旋转数大于1)时,0°通道转角工况的换热最强,45°转角最弱。 相似文献
274.
275.
276.
277.
278.
SPH方法对气液两相流自由界面运动的追踪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液两相流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流动现象,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时要求必须能够准确跟踪界面运动变形。本文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结合微可压缩模型(SCM),引入界面控制方法XSPH速度修正以及Van Derwaals状态方程修正,对典型的气液两相流动如二维溃坝、气泡上浮等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空气和水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界面运动规律,并同实验结果和其他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模拟多相介质界面运动问题准确有效,可用于处理更为复杂的多相流动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279.
实验详细测量了完全膨胀马赫数范围为110~160、喷管间距为16到32倍喷管出口直径的超声速双喷流近声场,分析了两个喷流各自发出的啸音在近声场的相位关系,研究了喷管间距对双喷流耦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单喷流,双喷流耦合啸音在A模态时,呈现出反对称或对称模式,在反对称模式下,喷管中间区域啸音强度减小,对称模式下,双喷流中间区域啸音强度略大于单喷流啸音;B模态时,两个处于摆动模态的喷流啸音在喷管中间区域同相而发生耦合,极大地增强了B模态的幅值,达到160dB;C模态的相位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对比不同喷管间距下的双喷流近声场,发现喷管间距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B模态的耦合;喷管间距对C模态影响最大,当喷管间距变大时,C模态幅值及主导马赫数范围均增大。 相似文献
280.
实验研究了不同宽高比矩形金属微尺度通道的流动特性,并与硅通道对比来探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金属微尺度通道宽为0.4mm,通道宽高比分别为0.50、0.67、和1.00,相对表面粗糙度范围为0.1609%~0.2145%。硅通道宽度及高度都为0.4mm,相对表面粗糙度为0.00325%。实验工质为空气,实验的雷诺数范围是250~3000。实验结果表明:在粗糙微尺度通道会发生转捩提前,并且转捩雷诺数随着宽高比增大而减小。在层流区,微尺度矩形通道摩擦因数随着雷诺数增大而减小,在转捩区出现明显增大后再减小。表面粗糙度很小时,未发现转捩提前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