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04篇
航空   636篇
航天技术   186篇
综合类   102篇
航天   1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21.
Alexeev  Igor I.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141-148
Three ways of the energy transfer in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are studied. The solar wind MHD generator is an unique energy source for all magnetospheric processes. Field-aligned currents directly transport the energy and momentum of the solar wind plasma to the Earth's ionosphere. The magnetospheric lobe and plasma sheet convection generated by the solar wind is another magnetospheric energy source. Plasma sheet particles and cold ionospheric polar wind ions are accelerated by convection electric field. After energetic particle precipitation into the upper atmosphere the solar wind energy is transferred into the ionosphere and atmosphere. This way of the energy transfer can include the tail lobe magnetic field energy storage connec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ail current during the southward IMF. After that the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occurs. The model calculations of the magnetospheric energy give possibility to determine the ground state of the magnetosphere, and to calculat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tail current, ring current and field-aligned currents to the magnetospheric energy. The magnetospheric substorms and storms manifest that the permanent solar wind energy transfer ways are not enough for the covering of the solar wind energy input into the magnetosphere. Nonlinear explosive process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energy transmission into the ionosphere and atmosphere. For understanding a relation between substorm and storm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at they are the concurrent energy transferring way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722.
RLV末端能量管理段轨迹实时生成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孟权 《飞行力学》2007,25(2):21-24,29
采用类似于航天飞机的末端能量管理段飞行轨迹结构,将可重复使用空间飞行器(RLV)飞行轨迹分为搜索飞行、航向校正以及预着陆飞行三段进行待飞距预测,并利用三次多项式表示飞行器高度-待飞距剖面。通过调节航向校正锥位置和半径的方法调整待飞距,提出了RLV末端能量管理段飞行轨迹的实时生成算法。该算法考虑了整个末端能量管理飞行阶段的轨迹约束,给定末端能量管理段的起始条件,能实时筛选并生成一条满足要求的参考轨迹线。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23.
用迎风TVD格式求解三维多组分体系的全N S方程 ,化学反应源项采用点隐处理 ,H2 和空气的超燃模型用 11组分、 2 3步基元反应模型描述 ,得到了凹槽燃烧室不同截面组元、当量比、压力、温度等值线和速度场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 :凹槽稳焰器的回流区可提供高温自由基 ,有助于超燃点火 ;火焰在凹槽内和凹槽后斜坡的尾迹中驻定。结果对定量认识凹槽H2 超燃流场、设计高效率和优化结构的一体化凹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4.
高温熔盐相变蓄热系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空间站吸热器高温熔盐相变蓄热地面模拟系统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太阳模拟器功率、循环工质气体出口温度、相变材料容器壁温等参数的瞬态变化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单元换热管的蓄/放热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25.
复合型裂纹的能量释放率计算与断裂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当量直线裂纹扩展法研究复合型裂纹的能量释放率及相应的断裂判据。并以解析法和有限元法研究单向拉伸板的斜裂纹问题。所得相关曲线及开裂角和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726.
采用串列静电加速器进行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大鹏  唐民 《宇航学报》1995,16(2):85-89
本文描述了采用HI-13串列静电加速器进行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的试验系数、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给出了80C31单片机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采用CREME程序对80C31单片机在三类不同轨道卫星上的单粒子翻转率进行了预计。  相似文献   
727.
对含中心裂纹的无限大板在裂纹表面受均匀分布压力作用的情况,导出了几何非线性弹性断裂力学的能量释放率的一个精确表达式。分析方法的依据是采用逐步增量加载的椭圆孔洞的线弹性解和利用了椭圆孔洞表面受垂直于长轴方向的均布外力作用变形后仍是椭圆这一特点。解答与线弹性的能量释放率进行了比较。定量地证明,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方法解答几何非线性断裂问题在通常的工作应力范围精度是足够的。  相似文献   
728.
本文研究了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力学问题,推证了相对质心的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并通过例题阐述了它们的应用,最后结合已有的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总结了相对于质心的动力学定理的理论意义及其方法和范围。  相似文献   
729.
讨论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中C-dump(电容储能型)变换器新波开关的工作方式对变换器储能电容电压和电机电流的影响,对斩波开关提出了三种控制方法:滞环控制、PWM控制以及滞环结合PWM控制。本文对其与主开关的配合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给出了系统在各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C-dump变换器的新波开关采用滞环控制与PWM控制相结合的工作能较好的减小电机电流脉动,进而减小电磁转矩脉动,有利于系统稳态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30.
朱建州  马晖扬 《航空学报》2003,24(3):203-206
 应用4 个多尺度涡粘性湍流模式对一个二维压缩拐角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以及两个基准模式(一个单尺度k-ε两方程模式和一个零方程模式) 的计算结果的比较,结合压缩性对湍能输运的作用、湍流的非平衡性对多尺度湍流模式在拐角非平衡湍流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