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9篇
航空   231篇
航天技术   116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设计(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制报告作为实例,提供读者进行具体设计时参考。文中,作者对多年累积的技术资料与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力求梳理出一条研制稳态加速度模拟用离心机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程序,使其兼具资料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该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将有一定启发与助益,对其他类同设备设计也有某些触类旁通作用,对该专业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参考读物。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在第8章中介绍了离心机主要部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2.
在研究一种具有误差自动解耦的观测域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和自适应渐消EKF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匀速运动模型下,基于观测域的自适应目标跟踪算法。使用实测GPS导航数据进行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观测域的自适应目标跟踪算法在加速度扰动下,稳定性优于观测域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113.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large-scale turbulent coronal magnetic fields is considered. Using test particle calculations, it is shown that both cellular automata and three dimensional MHD models lead to the production of relativistic particles on sub-second timescales with power law distribution functions. In distinction with the monolithic current sheet models for solar flares, particles gain energy by multiple interactions with many current sheets. Difficulti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such as feedback between particle acceleration and MH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4.
在飞机紧急迫降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碰撞后乘客在客舱区域有足够的逃生空间,其次基于结构强度和撞击持续时间,要确保传递给乘客的加速度和冲击载荷必须降低到人体损伤容限以下。对飞机机身部分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模拟了其从4.27 m的高度开始坠落,产生9.14 m/s的垂直冲击速度,整个分析过程使用ABAQUS/Explicit计算完成。对机身碰撞后的整体变形展开研究,如机身选定位置的加速度时间历程以及关键结构部件的能量吸收历程,最后确定机身隔框对冲击过程中的能量吸收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其次为蒙皮和客舱地板梁。在机身结构的右侧(本文的方向为飞行员视角,与读者看到的方向左右相反)有货舱门和门框,由于机身结构的不对称性,造成左右两侧的速度和加速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5.
赵子杰  高超  张正科 《航空学报》2016,37(2):491-503
通过试验方法分析了三角翼前缘分离涡与垂尾抖振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了尾迹流动对垂尾抖振各阶模态的激励作用。计算得到了垂尾模型固有频率及各阶模态。在风洞试验中,应用激光片光烟流场显示技术,得到了三角翼模型在风速为30 m/s下,各迎角的涡结构;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了垂尾翼根和翼梢的抖振响应;使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垂尾翼根和翼梢位置的脉动速度分量。结果表明:前缘涡破裂后产生的高湍流度的尾迹是垂尾抖振的直接原因,抖振边界与涡破裂的强度和位置有关;涡破裂后尾迹与垂尾产生共振,使得抖振加速度响应频率与垂尾固有频率一致;涡破裂后,在较小迎角下,尾迹对垂尾的高频振动模态的激励较为明显,在较大迎角下,涡破裂流动对垂尾低频振动模态的激励加强了。  相似文献   
116.
变压器油中铜颗粒污染物的存在极易影响油液的理化性能,甚至导致重大生产事故,因而根据ISO4406:1999标准,配制了24组不同污染度的含铜颗粒油样并通过实验测试了变压器油样的运动黏度性能(40℃),获得了实验范围内铜颗粒污染度对油液运动黏度的影响规律;然后根据测试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和支持向量机(SVM)法建立了油样中不同粒径、含量的铜颗粒与油液运动黏度的数学模型,探讨了不同粒径、含量的铜颗粒污染物对油液运动黏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铜颗粒污染度的增加,油液的运动黏度减小;铜颗粒污染物粒径在15~25 μm范围内对油液运动黏度的影响较大,且粒径越大,油液运动黏度也越大;所建立SVM模型对验证集进行预测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是0.962 6、4.597×10-5。为消除实验误差,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准确地掌握铜颗粒污染物对油液运动黏度的影响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7.
针对集群系统的多节点多GPU环境,提出一种新型虚拟化GPU计算平台。该平台实现对集群系统所有节点上GPU资源的统一抽象与管理,构建公共GPU资源池。原有GPU应用程序可以不经任何修改而迁移到虚拟化GPU计算平台,并具备访问资源池内任何GPU的能力,编程人员无需显式针对多节点多GPU应用展开MPI编程。应用程序摆脱了单个节点上GPU资源的限制,并具备无差别地访问集群系统中任何可用GPU资源的能力,能有效提高系统总体资源利用率以及吞吐量。采用流水化通信技术,实现对虚拟化GPU计算平台的运行时开销以及节点间数据传输延迟的隐藏。实验表明:与非流水化通信相比,系统总体数据传输延迟降低了50%~70%,具备与节点机本地数据传输等同的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118.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设计(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和实用的工作程序.该文章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会有启发和帮助,同时对其他同类设备的设计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物体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  相似文献   
119.
任宗金  孙宝元  张军  钱敏 《航空学报》2009,30(11):2037-2044
 基于国防和航天对轨/姿控火箭发动机脉冲推力矢量动态测试的重大需求,以压电石英为力敏,研制了压电式推力矢量动态测试系统。在探讨推力矢量描述参数及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推力矢量测量方案。根据静力平衡原理,推导了求解推力矢量的一般方程。改进了非线性模态分析方法,以所获取的实际动态响应曲线为基础,建立了测试系统的理论动力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与逆变换、卷积定理,研究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脉冲推力测量性能。针对脉冲推力测量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理论动力学模型的加速度补偿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测量方案和加速度补偿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0.
史中权  叶文华 《航空学报》2014,35(2):582-592
针对目前多轴联动条件下S形加减速算法复杂,一条插补线段内最大进给速度不能实时可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插补速度实时可调的前瞻控制算法。算法首先根据机床特性和线段夹角建立了小线段衔接处进给速度的约束条件,然后采用加速度跟随原理提出了最大进给速度连续可调的S形加减速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加速度自适应调整的前瞻处理算法。该算法在不降低轨迹插补精度的前提下,能以最大的速度通过线段的转接点,从而使整个线段插补过程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性,能满足现代数控系统对前瞻处理的实时性要求。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降低了机床运动时的振动,与传统速度规划算法相比,同等加工条件下,加工效率明显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