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6篇
航空   144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L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接头承载能力与失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权  陈佳  韩涵  吕榕新 《上海航天》2018,(5):137-142
L型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已应用于运载火箭结构的端框设计,但目前对于该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缺乏研究。将典型的L型连接端框简化为无弧度的平直L型接头片段,通过单向对拉试验,对6 mm和8 mm两种厚度L型机械连接接头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由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L型接头在拉力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A、B、C三个阶段,其中A阶段的拉力最大值可作为该类接头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接头的破坏模式,仿真与试验结果的误差为2.5%,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由数值分析表明:拉力作用下L型接头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螺栓压紧区附近和直角拐角区域的层间强度和基体强度;在原铺层信息基础上增加0°层数和降低90°层数,对接头承载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L型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i6Al4V合金的热处理组织演变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选区熔化(SLM)Ti6Al4V成形构件需要通过热处理改善其塑性。为探究该过程中的组织特征和演变机理,研究了Ti6Al4V试样固溶时效热处理(910℃/8 h水冷,750℃/4 h炉冷)前后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沉积态的马氏体α′相尺寸具有层次结构;热处理相变时初生马氏体α′发生分解,小尺寸马氏体α′转变为β相,随后发生β→(α+β)转变,最后得到α相片层和精细(α+β)相结构均匀分布的组织;热处理后材料抗拉强度达1 055 MPa,延伸率提升至16.2%,均优于典型Ti6Al4V合金拉伸性能。采取的热处理技术对Ti6Al4V组织调控成效显著,满足后续工艺要求,可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双相钛合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带孔复合材料层板动态拉伸破坏的应变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维Hashin准则作为纤维束损伤判据,根据材料不同损伤模式制定相应的材料性能退化方案,并考虑应变率效应对材料的强度性能进行修正,建立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渐进损伤分析模型,模拟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损伤破坏过程。通过动态拉伸试验,获得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载荷-位移关系及孔边不同位置的时间-应变关系,讨论了应变率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及试件孔边的应力集中情况。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相一致,证明了本文所提出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采用微观—宏观力学方法,研究单—纤维和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破坏的统计行为并建立计算模型。模型中纤维拉伸性能的统计特征用Weibull分布表征,并考虑破坏过程中的载荷重新分配。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模型能准确估算单一纤维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但对情况复杂的混杂纤维的性能估算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75.
用基于内聚力的界面模型分析了纤维增强韧性基体复合材料的界面损伤,研究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受横向荷载时,诸如纤维排布方式、纤维体积占有率以及纤维和机体模量比等细观参数对界面损伤和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纤维体积占有率和纤维模量提高,以及纤维按四方排布时,虽然能增加复合材料刚度,但纤维与基体的界面更容易损伤.当界面脱粘现象存在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主要由界面强度决定.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2324-T39合金状态厚板未稳定化及经125℃/50h,150℃/50h稳定化处理后室温拉伸性能及其显微结构变化,探讨了热稳定化处理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所造成的位错强化也是2324-T39稳定化后拉伸性能优于2024-T351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郭喜平  胡光立 《航空学报》1991,12(1):100-104
 <正> 合理利用复合组织是实现超高强度钢强韧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献[2]报道了复合组织的冲击韧性α_k随下贝氏体量的增多而升高,但其断裂韧性K_(IC)却比任何一种单一组织都低。超高强度钢的α_k值和K_(IC)值随下贝氏体量增多呈现不同变化的原因,尚未见报道。本文拟通过对40CrMnSiMoVA钢的等温淬火处理,来研究其复合组织与强韧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李焕喜  陈昌麒 《航空学报》1990,11(1):106-110
 <正> 一、引言 把铝合金厚板直接加工成整体构件,用作飞机大梁壁板等结构,是现代飞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一项先进技木。我国目前也在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在整体构件上不可避免地要打孔、开槽或加工有其它形式的截面突变部位,材料实际所承受的应力应变状态比较复杂。为保证这类整体构件的安全可靠及最佳的使用性能,需要对厚板的断裂行为有所了解。因此,本文将在试验室条件下以LC4铝合金厚板在复杂应力应变状态下的断裂机制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9.
BaO-La2O3-B2O3 (BLB) glass, suitable to be used as a sealing between metals, was chosen to be the binder in preparing glass coats on the Ti-alloy substrate. The SiCN nano-powder was introduced as the filler for the absorbing coat because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good high temperature absorber. The effect of the coating temperature and coating time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glass coat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per coating parameters to get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he SiCN content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absorbing coat were also discussed.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prepare the glass coat using the BLB glass as a binder. That the coat formed at 730 ℃ for 30 min has the best tensile strength witnesses 730 ℃, 30 min to be the proper parameter to prepare the glass coat. The BLB glass coat without SiCN powder possesses good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iCN absorber into the glass coat will lower the tensile strength. As the SiCN content increase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absorbing coat decreases,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aggregation of SiCN in the coats.  相似文献   
80.
Sc和Zr复合微合金化在Al—Mg合金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微量Sc和Zr复合合金化对Al Mg合金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Sc和Zr复合微合金化可显著提高Al Mg合金的强度。Al Mg Sc Zr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的初生Al3 (Sc ,Zr)复合粒子具有极强的晶粒细化作用 ,次生Al3 (Sc,Zr)质点与Al Mg Sc合金中次生Al3 Sc质点相比析出密度大大增加、分布更加均匀弥散、抑制再结晶的能力更为强烈。Sc和Zr复合微合金化大大促进了微量Sc在Al Mg合金中的强化作用。由于Zr的价格比Sc便宜很多 ,采用Sc和Zr复合微合金化可减少铝合金中Sc的加入量 ,从而降低合金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