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387篇
航空   1875篇
航天技术   296篇
综合类   279篇
航天   3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针对传统直升机构型中主旋翼旋转时产生的扭矩需要尾翼或是反向旋转的共轴旋翼加以抵消,从而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以将主旋翼旋转时产生的扭矩转化为升力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主旋翼带动下方无动力旋翼旋转的主/从动式组合旋翼气动布局构型。通过动量叶素理论以及CFD数值模拟中的多重参考系法,对主/从动式组合旋翼悬停状态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构型中的下方从动旋翼利用上方主动旋翼的扭矩产生了额外10%的升力,同时下方从动旋翼在上方主动旋翼引流的有利干扰下升力系数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63.
卫锋  贺旭照  贺元元  吴颖川 《推进技术》2014,35(11):1441-1447
为了研究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一系列设计状态为Ma=6.5的内转式进气道展开力矩特性研究。对不同布局形式,进气形式以及基准流场中心体的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内转式进气道而言,有连接板的水滴型进气道双侧布局力矩特性较优,且容易满足飞行器总体需求;布局形式对进气道的力矩特性影响最显著,进气形式对侧滑力矩的影响比基准流场中心体影响更明显,而抬头力矩和滚转力矩受基准流场中心体影响更加突出;中心体在0~0.1Rs(Rs为基准流场入口半径)变化时,抬头力矩变化不大,而在0.1~0.2Rs抬头力矩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星间链路和空间态势感知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星间链路在空间信息有效获取、安全传输和实时应用以及保障空间态势感知系统战场生存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星间链路在未来空间态势感知系统中的应用需求,提出包含空间通信模型和空间导航模型在内的空间感知体系基本架构,并对该架构下星间链路的设计要求或者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星间链路应该具有灵活可变的星间路由策略和联网结构,并能够支持高速可变和安全可靠的星间数据传输.分别从空间网络和卫星节点2个层面提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给出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星间链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5.
针对光纤陀螺SINS(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与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合导航产品高动态性能测试难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组合导航测试系统,并对捷联惯导模拟源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以捷联惯导解算算法为基础逆推出了捷联惯导模拟源算法,然后对捷联惯导模拟源进行了功能实现,可以与导航卫星信号模拟源同步向组合导航计算机发送数据用于组合导航解算.最后对捷联惯导模拟源的功能与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捷联惯导模拟源功能正常,模拟数据的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利用此惯导模拟源与导航卫星信号模拟源配套使用,将可满足后续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的相关性能测试或验证要求.  相似文献   
66.
以太网是当今应用最为普遍的局域网技术,本文描述了企业园区网建设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关于布线系统和网络组网的探讨。  相似文献   
67.
跨声速风洞斜孔壁非线性流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远  张林  陈德华  林学东  贾智亮 《航空学报》2019,40(5):122497-122497
为分析跨声速风洞斜孔壁近壁区域的流动特性,评估气流偏角-压力系数的非线性关联,在0.6 m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基于七孔探针的流动特性测量试验。通过气流偏角和压力系数分布分析了斜孔壁流动的差阻特性,以及马赫数、模型升力对斜孔壁流动的影响,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发展了计算斜孔壁特性参数的微分法,并与经验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斜孔壁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差阻性和非线性,在负压差范围内,近壁流动仍以出流为主;高亚声速时,空风洞模型区孔壁流动特性趋于实壁;安装模型后,随着升力的增大,升力面对应的孔壁区域流动向入流发展,孔壁流动特性趋于开口边界。  相似文献   
68.
基于融合诊断的某型飞机故障诊断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新型军用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案例推理和故障树诊断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两种方法进行融合的思想,开发了通用化的故障诊断软件,大大提高了故障诊断效率,对第三代飞机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9.
A new safety culture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afety culture and SM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typical definitions, models and theories of safety culture, an in-depth analysis on safety culture's structure, composing element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as conducted. A new definition of safety culture wa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culture. 7 types of safety sub-culture, which are safety priority culture, standardizing culture, flexible culture, learning culture, teamwork culture, reporting culture and justice culture were defined later. Then integrated safety culture model (ISCM)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The model divided safety culture into intrinsic latency level and extrinsic indication level and explained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afety sub-culture and all safety culture dimensions. Finally in the analyzing of safety culture and SMS, it concluded that positive safety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im plementing SMS effectively and an advanced SMS will improve safety culture from all around.  相似文献   
70.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F2 layer characteristics (critical frequency, peak height and bottomside thickness) over Irkutsk, Russia (52.3 N and 104.3 E) are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running medians.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IRI-2001 model during the decrease in solar activity in 2003–2006 revealed cases of both close agreement and syste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predictions and observations. The systematic difference is not the only reason for disagreement between IRI and observations; there are also intrayear variations which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behavior.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was too short to make conclusions about solar activity dependence of the noon bottomside thickness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its diurnal behavior with decreasing solar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