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8篇
航空   243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由于技术发展和现实需求两方面的原因,民用支线飞机的军用潜力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首先简要分析了世界范围内支线飞机市场开拓受限以及各国军方对支线飞机平台提出需求的相关情况,然后从载机平台和任务设备两方面对支线飞机改型发展军用飞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国外支线飞机的军用改型发展近况做了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332.
为解决某型飞翼布局无人机(UAV)带动力构型风洞试验最大升阻比相对无动力状态大幅下降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无人机无动力与带动力构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分别与无动力以及带动力风洞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螺旋桨安装效应对无人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力螺旋桨与机身之间气动干扰产生的低压区致使阻力增加,从而导致飞机最大升阻比相比无动力状态下降了30.7%。针对无人机在推力螺旋桨影响下出现的最大升阻比下降问题,采用增大螺旋桨与机身之间距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机身后部出现的低压区,减小了阻力,提升了无人机最大升阻比。桨毂拉长方案在8°和9°迎角下最大升阻比分别提升了17.3%和15.4%。  相似文献   
333.
细编穿刺3DC/C材料双向应力试件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元计算对细编穿刺三向碳/碳材料双向应力试件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完善了中心标定区大致为均匀应力场的结论,对中心标定区应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并对厚度比的影响、旁路的影响做了分析。对今后类似材料的强度准则工作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34.
惯性平台中星敏感器安装误差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光/惯性平台系统中星敏感器安装误差的地面标定方法,利用高精度的星模拟器,模拟远处恒星,将星敏感器主光轴对准星光,通过测量恒星与平台台体六面体的位置坐标,经过坐标转换后,对比得到星敏感器在惯性平台中的安装误差.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测量出星敏感器在星光/惯性平台中的安装误差角,实现误差的精确标定.  相似文献   
335.
在电磁场中,经常计算圆环、矩形、三角形等规则平面载流线圈特殊点(如中心轴线上)的磁场分布规律,而复杂一些的问题,例如规则平面载流线圈的远点和任意点的磁场分布规律由于数学处理繁杂一般不加以计算.实践中通过对规则平面载流线圈中心轴线上任意一点和与该线圈共面的对称线上的任意一点的磁场分布规律的整理分析,用二者合成的方法,经推广得出一般性规律,可以解决任意形状的平面载流线圈在远点处这一类的磁场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336.
传统的歼击机操纵系统的性能检测主要采用人工测试的方法,测试人为因素大,误差大,效率低,而且无法得到实时曲线,产品的质量检测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本系统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实时、准确、科学的测试,使用VB实现了对数据分析、处理,并自动绘图、生成检测报告、打印数据等功能。经过多次现场测试表明此系统具有测试精度高、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337.
针对桨叶气动性能的提高,建立了一套基于悬停状态的共轴双旋翼桨叶扭转设计方法.在该方法中,设定单旋翼桨叶扭转几何安装角,通过仿真验证,合理的桨叶扭转,可提高旋翼性能7.0%;根据桨尖涡对桨叶的影响,以及共轴双旋翼气动特性,分别对桨尖几何安装角及上下旋翼几何安装角进行修正,实现悬停状态共轴双旋翼桨叶扭转设计.最后,对所设计的共轴双旋翼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扭转翼较未经扭转的矩形翼升力提高了10.3%.   相似文献   
338.
未修形直齿锥齿轮啮合时为线接触,为减小两齿面啮合对安装误差敏感性,对主动轮齿面采用鼓形修形,改变刨刀运动轨迹进行齿向抛物线修形、改变瞬时滚比进行齿廓修形,从而实现两齿面点接触啮合.为进一步降低安装误差的敏感性,以齿廓、齿向修形系数为优化变量,减小接触迹线上啮合点的差曲面高斯曲率波动,同时增大参考点的差曲面高斯曲率值,降低安装误差敏感性;为避免齿面接触应力过大,控制参考点的差曲面主曲率,保证瞬时接触椭圆的长度不小于齿宽的1/3.算例分析及加工和滚检实验显示:经过优化设计后的修形齿面安装误差敏感性较低,总轴向错位量和总轴向分离量分别达到法向模数的30%,齿面印痕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9.
航天器姿态控制一直是地面飞控的核心,尤其对于有精确轨道控制要求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的策略选择直接关系任务成败。探月三期月地高速再入返回任务对再入角有着严格要求,为了实现返回器高精度再入,在系统介绍服务舱的姿态控制模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修改相平面参数和轮控调姿,以建立轨控姿态,从而减少姿控喷气,并提高轨控精度的方法。飞行结果表明,中途修正的控制精度从最初的分米量级提高至0.009m/s。高精度轨道控制使得提前32h再入角控制精度达到0.024°,较设计指标提高1个数量级。文中提及的轮控调姿方法可作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姿态控制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40.
通过分析平面磨削加工表面形成的摩擦副之间的实际接触情况,根据Florida模型得出静摩擦系数与表面粗糙度关系的计算模型。设计了可进行静摩擦系数测定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