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80篇
航空   540篇
航天技术   132篇
综合类   82篇
航天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提出一种实用的高速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该系统中各主要模块的功能与设计思路,讨论高速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控制调度流程与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相关处理方法。针对高速与大容量的数据采集特点,提出用存储速率受限的FLASH芯片来实现高速、大容量数据采集记录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装置及测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地面实验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功能、技术指标和可以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用现代设计方法学理论确定总线式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方案的方法 ,将现代设计方法学理论应用于结构设计 ,可以使设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使电子设备更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周期短 ,生产批量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型电子战装备的测试需求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注入网络的电子战装备测试系统.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功能及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微波注入网络的电子战装备测试系统的结构,并对各模块的功能进行了简单描述;最后对微波注入网络控制精度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雨季发射时,采用的防潮防水技术的实施方案及使用后的效果。它给运载火箭的电气系统正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了火箭安全、可靠、及时发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惯导测试设备的作用、种类,介绍了其典型结构及基本精度指标的概念。说明了惯导测试设备的发展趋势;总体布局向卧式发展;轴系结构向有源磁悬浮发展;台体向复合材料球形壳体发展;输电装置向滚环发展;分度元件采用高精度的感应同步器。列举了检定技术的实例,说明了其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检定精度;开展动态检定;改善测量设备对三轴空间位置的适应性。此外,管理上要制度化,名词术语与数据处理要标准化,设计与检定要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交、直流磁粉检验并结合金相试验、电子探针试验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方法,对300M钢磁痕现象的本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磁粉检验方法对航空优质钢进行纯洁度检验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效能模型及其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装备效能分析中 ,装备的可靠性 (R)、维修性 (M )及保障性 (S)指标是影响装备效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ADC模型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及保障性 (RMS)效能的概念 ,并从完成单阶段单任务拓展到多阶段多任务 ,推导出不可修装备RMS效能的综合表达式。从而为完成多阶段多任务的不可修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效能的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基于8098单片机的飞行指引系统综合测试装置,给出了飞行指引系统综合测试装置的用途。主要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图像识别的发动机内窥智能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航空发动机内窥检测的新方法,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计算二值化分割的最佳阈值,并将提取的图像特征输入神经网络进行分层识别,最后由专家系统对损伤程度进行了诊断。通过现场测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