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航空   508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67篇
航天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机翼/主起落架连接结构传力路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载荷传递的各种路线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主撑杆接头厚度和隔板厚度来观察连接结构各部分的应力状态,总结出其对传力路线的影响及其自身在连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根据分析结果给出连接结构设计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2.
直升机起落架抗坠毁性能的有限元仿真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漳平  向锦武 《航空学报》2003,24(3):216-219
 建立了直升机起落架抗坠毁有限元模型,模拟硬着陆和坠毁过程,以考察起落架在坠毁事故发生时的吸能能力。有限元建模使用真实的几何模型,用一个虚拟的框架代替机身把起落架连接起来,全机质量折算为减缩质量并分布到该框上。缓冲器用弹簧—阻尼器单元替代,其参数由性能曲线给出。使用非线性瞬态动力学的显式解法求解冲击问题。对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分别以6.0m/ s 和10.2m/ s 的垂直速度撞击地面。坠毁实验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3.
 在简述直升机抗坠毁原理的基础上,模拟直升机机体的等效质量与跪式起落架构成的组合系统在 6m/ s硬着陆垂直撞击地面时的塑性动力响应和能量吸收过程。所用的模型为 :1基于真实几何构型和材料特性的起落架 FEM动力学计算模型;2简化的弹簧 -刚性杆系统模型。通过 Lagrange方程解出了直升机以6 m/ s的速度垂直撞击地面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近似给出了起落架吸收的能量 (塑性功 )占初始动能的百分比;机体的动能变化曲线以及主缓冲器的载荷谱曲线。两者结果进行了比较,为直升机抗坠毁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4.
介绍用电阻法测量CATT(Circdar-Arc-Tooth-Trace)齿轮润滑油膜的测量原理、实验设备和方法,研究了油膜沿啮合线和沿齿线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可供CATT齿轮设计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5.
介绍了新型差压装置--内文丘里管的结构、测量原理、技术性能;根据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建立了计算酸气流量的数学模型,并将内文丘里管流量计成功地应用于酸气流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6.
针对起落架缓冲支柱和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应用等效线性模型,提出一种预估刚性机体在弹性起落架上的固有频率计算方法。利用缓冲支柱和轮胎的刚度和阻尼试验数据,采用循环迭代方法计算了机体耦合振动的固有频率;分析了直升机重量、旋翼拉力、舰面运动状态、舰面风力等因素对机体模态固有频率的影响。对最不稳定的机体侧向二阶模态而言,最大设计重量和大升力状态时其固有频率最低,与最小重量、零升力状态相比其稳定转速余度减少约133 r/min;文中假设的舰面运动状态和舰面风力对机体模态的固有频率影响很小,而采用纵、横侧向独立的简化模型来预估机体模态固有频率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7.
冯培礼  张连 《航空学报》1994,15(2):197-199
提出飞机起落架连续变行程疲劳试验实施方案;设计了试验装置;并通过时歼数五主起落架减震器模拟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8.
弧线齿面齿轮齿面几何设计及径向齿宽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适应航空领域对面齿轮传动的设计要求,综合弧线齿圆柱齿轮、面齿轮传动的各项优点,提出了弧线齿面齿轮齿面设计并研究了其径向齿宽特性。以端面渐开线齿廓弧线齿圆柱齿轮作为产形齿轮通过包络成形建立面齿轮齿面数学模型;结合齿面方程在MATLAB中进行齿面可视化分析,并通过MATLAB软件的数值计算和CATIA软件的复杂曲面造型实现面齿轮的参数化建模;确立内端根切、外端顶尖对径向有效齿宽的限制条件,计算面齿轮的径向有效齿宽,分析刀具齿轮的齿线圆弧半径和坐标系位置参数对径向有效齿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增大齿线的圆弧半径,面齿轮的内径减小,外径、径向有效齿宽均增大;当增大坐标系位置参数,面齿轮的内径、外径均增大,径向有效齿宽减小。   相似文献   
139.
中介轴承环下流道滑油流动及润滑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冬磊  陈国定  李炎军  张朝阳 《航空学报》2019,40(11):423022-423022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中介轴承)大多采用环下供油方式进行润滑,滑油在环下供油流道中的流动特性影响着轴承润滑效率,为了改善迄今滑油流动分析与喷射-收纳滑油分析相割裂及未考虑环下供油孔与滚动体相对位置变化所产生滑油输出时变性影响的不足,提出了考虑滑油输出时变性影响的喷油-收油与滑油流动集成分析方法。首先,将进入环下供油流道的滑油分解为直接喷入收油孔的滑油和沉积于收油环壁面上并沿周向流入收油孔的滑油,通过计算这两部分滑油流量获得进入环下供油流道的滑油流量;然后,基于环下供油孔和滚动体相对位置变化规律确定供油孔出口的时变边界条件,将其嵌入滑油流动瞬态分析模型,进行模型求解后得到环下供油流道各出口的滑油流量及轴承润滑效率。所提出的滑油流动分析方法较为系统也更符合工程实际,为中介轴承润滑效率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基础数据,有助于中介轴承润滑系统的精确设计。  相似文献   
140.
针对两分支圆柱齿轮分扭传动机构,深入剖析了其载荷分布不均衡的原理,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均载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弹性轴结构分扭传动的试验证明了该原理及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工况条件、两分支扭转刚度、支撑刚度、啮合相位差等因素皆对系统的均载性能具有影响,其中取较小的扭转刚度和较大的支撑刚度,并严格控制第一级齿轮副之间的啮合相位差对均载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