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78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new time-accurate marching scheme for unsteady flow calculations i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work. This method is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Successive Over-Relaxation (SOR) iteration method and Jacobian matrix diagonally dominant splitting method of LUSGS. One advantage of this algorithm is the second-order accuracy because of no factorization error. Another advantage is the low computational cost because the Jacobian matrices and fluxes are only calculated once in each physical time step. And, the SOR algorithm has better convergence property than Gauss-Seidel. To investigate its accuracy and convergency, several unsteady flow computa- tional tests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proposed SOR algorithm. Roe’s FDS scheme is used to discritize the inviscid flux terms. Un- steady computational results of SOR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ose of Gauss-Seide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numeric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second-order accuracy can be obtained as the Gauss-Seidel for unsteady flow computations. The impact of SOR factor is investigated for unsteady computations by using different SOR factors in this algorithm to simulate each computational test. Different numbers of inner iterations are needed to converge to the same criterion for different SOR factors and optimal choice of SOR factor can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greatly.  相似文献   
72.
 采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Nb-16Si-24Ti-6Cr-6Al-2Hf (原子百分数)多元铌硅系原位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氧化试验,使用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铸态组织主要由Nbss和β-Nb5Si3组成;经1250℃/100h静态氧化后,生成厚的氧化皮,其主要成分为CrNbO4,TiNb2O7;在氧化皮下发生严重的内氧化现象;氧优先在Nbss相中扩散并形成内氧化产物;硅化物对氧的扩散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硅化物的分散分布有利于氧化皮中压应力的释放。  相似文献   
73.
融合式内外层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复使用飞行器(RLV)在机身内部安装贮箱,形成融合式内外层结构,其受力特性的分析对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针对RLV融合式内外层结构提出静定结构和静不定结构共三种连接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静力分析;并通过改变内外层结构的厚度,来探究厚度对其传力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静不定结构连接方式比静定结构更加合理;通过改变厚度的方法来调整轴向载荷在内外层中的分配比例,可以使内外层结构均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4.
针对目前滚动轴承内圈含单一点蚀故障模型无法真实再现实际故障发生过程的缺陷,基于接触理论,综合考虑内圈变形和故障实际尺寸等因素,根据滚动体通过内圈点蚀故障形变量渐变释放的客观事实,建立了1种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的动力学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瞬间释放变形量导致冲击力过大的缺陷。经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表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5.
发动机附件机匣结构系统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FEM和Masta软件,详细计算和分析了某型发动机附件机匣系统在内部啮合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特性.首先计算得到了各级齿轮副的静啮合误差(位移)激励,然后详细计算了在内部啮合激励下的附件机匣壳体的振动响应,分析讨论了其基本规律和特点.计算得到的附件机匣在受力位置的振动响应幅值在最大值为80g,小于限制值150g.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在设计阶段对这类复杂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76.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舰艇内爆模型,仿真计算了不同壁厚舱室结构在反舰导弹战斗部内爆作用下的毁伤效应。结果表明,战斗部在舰艇舱室内内爆时,冲击波是对舰艇舱室造成毁伤的主要因素,在舰艇舱室角隅部位,由于冲击波的反复叠加,造成的毁伤更为严重;同时,舰艇舱室的焊接质量是影响舱室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李胜远  郑龙席 《推进技术》2021,42(10):2349-2357
针对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PDTE)中的周期性、强非定常轴向载荷可能导致滚珠轴承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应用损伤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建立了PDTE中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了在脉冲爆震燃烧室(PDC)引入的周期性、强非定常轴向载荷作用下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双半内圈球轴承的两个半内圈均在接触区次表面最大切应力位置处萌生裂纹,随后裂纹逐渐扩展至表面导致轴承疲劳失效。在PDC爆震阶段,由于引起第一半内圈疲劳损伤的切应力范围较小,因此第一半内圈的疲劳寿命较高;而在PDC填充和排放阶段,由于接触摩擦作用以及滚珠滚过第二半内圈时产生较大的切应力范围,从而导致第二半内圈的疲劳寿命较低。在对PDC爆震阶段引入的峰值轴向载荷进行合理设计后,PDTE中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主要由第二半内圈的接触状态和轴承的润滑条件决定。本文的研究成果为PDTE中滚珠轴承的选型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捷联惯导加速度计尺寸效应误差建模及其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动态条件下,加速度计(简称加计)的尺寸效应将成为捷联惯导系统精确导航的重要误差源。这个误差源于加计组合中三个加计振动中心(有效的加速度测量点)的不重合。从几何角度对加计尺寸效应误差进行了建模。设计了三类基于精密三轴速率转台的加计尺寸标定方案,即匀角速度旋转、匀角加速度旋转和正弦角加速度旋转方案。以旋转过程中捷联惯导系统的速度输出作为量测,利用Kalman滤波器可以实现对加计尺寸系数的有效估计。利用分段定常系统可观性分析方法研究表明,三类旋转标定机动均能使系统状态完全可观测。仿真结果证明了三类标定方案的有效性,而以匀角速度旋转方案估计过程最平稳,以正弦角加速度旋转方案估计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79.
根据直升机飞行模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的内/外回路控制结构,将不同飞行模态通过内/外回路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简化了直升机多模态控制律的设计,还简化了模态转换的控制器结构。最后,用这种结构将直升机多模态控制律的全飞行包线设计分解为内回路的控制器切换和外回路的模态转换,设计思路避免了传统的增益调参。  相似文献   
80.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冷流掺混效果与燃烧效率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燃气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定量分析了多种空气进气形式下的冷流掺混效果和燃烧效率,对其反应流场进行模拟,得到各自的燃烧效率曲线。通过掺混效果和燃烧效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冷流掺混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二次燃烧效率,原因在于冷流流场分析仅考虑了纯气相流场的掺混效果,而未考虑两相流作用;金属粒子滞留时间对燃烧效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提高补燃室燃烧效率,除改善掺混效果外,还应设法延长金属粒子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