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1篇
航空   263篇
航天技术   28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5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81.
182.
采用Euler-Lagrangian方法,基于O′Rouke提出的液滴碰撞和聚合模型,针对非壅塞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高温凝相液态金属颗粒的运动过程及颗粒间的碰撞和聚合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喷嘴结构对凝相颗粒碰撞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喷口数目是碰撞次数的关键影响因素,从七孔喷嘴喷出的凝相颗粒之间的碰撞次数明显高于三孔喷嘴;喷口中心线与补燃室轴线的角度增加对碰撞有催进作用,但影响效果相对较小;在相同的一次喷嘴当量直径条件下,凝相颗粒的碰撞动量与喷嘴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3.
李爱国  洪炳熔  王司 《宇航学报》2006,27(6):1424-1430
在太空环境中,由于宇宙射线的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经常发生各种瞬态或永久故障,致使软件系统的执行流程产生错误。针对太空环境的强辐射特点,提出了一种对程序的控制流进行检查的纯软件方法RSCFC,它首先把程序划分为“基本模块”,然后给每个基本模块赋予一“关系标记”和错误探测指令。通过对程序运行期间生成的“即时标记”和事先嵌入程序的模块位置信息的“与”运算来探测控制流错误。该方法在几个C语言标准程序上进行了实现,并进行了故障注入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RSCFC时,大约20.7%~68.8%的分支故障会产生探测不到的不正确输出,而在RSCFC存在的情况下,该区间会降低到2.8%~20.4%。与其它的软件控制流错误检测方法相比较,它具有探测率高,对原始代码影响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4.
采用准一维非定常N-S方程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二次喷射推力矢量控制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燃气引出和燃气二次喷射对发动机燃烧室及喷管内流场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燃气引出对燃烧室压强波动的影响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燃气二次喷射推力矢量控制工作过程中,燃烧室压强波动很大,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脉动,温度基本上不受影响。由于高温高速二次燃气的加入,喷管扩散段二次喷射孔附近及其下游喷管内压强、速度和温度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5.
为研究靶式喷嘴中液膜的形成和破碎以及液滴的形成机理,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利用该计算模型对靶式喷嘴雾化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气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气液质量比的增加,靶的作品影响越来越小,而气液作用影响越来越大,选择好气液比对充分发挥靶和气液相互作用两种雾化方式的作用很重要建立的雾化模型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该模型能够反映出靶式喷嘴雾化特性。  相似文献   
186.
杨事民  唐豪  黄玥 《火箭推进》2008,34(1):12-17
对带长深比为10的凹腔结构的燃烧室二维氢燃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燃料喷注方式采用凹腔上游喷注加辅加凹腔前壁、底壁、后壁喷注。采用三阶MUSCL格式求解二维含组分守恒N-S方程组,湍流模型采用剪切修正的RNGk-ε湍流模型,对喷氢燃烧工况进行了计算研究,并分别分析了凹腔中不同燃料喷注方式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凹腔是火焰驻留的主要区域;凹腔上游喷注氢,可以使燃料在凹腔中混合燃烧,辅加凹腔中喷氢的三种方式对燃烧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凹腔前壁、底面辅加喷氢,没有增强凹腔的稳焰特性,对整个燃烧状态影响不大;在凹腔后壁喷氢,能够增加凹腔中的燃料含量,加强了回流效果,对燃烧状态影响较大。三种喷注方式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凹腔燃烧流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7.
基于机内测试的故障注入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内测试(Built-in Test, BIT)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对其验证和评价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使这一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故障注入的方式检测BIT性能是一种有效的验证其测试性水平的方法.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BIT验证和评价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其实用价值,着重阐述了关于BIT验证和评价的故障注入系统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总体结构框图、工作流程图、系统中各子模块的关系图以及实验数据等.在硬/软件设计实现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BIT验证实验,模拟一定数量的故障注入到被测电路中,用以验证BIT测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故障注入系统能够满足验证BIT设计指标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初步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88.
卫星采用运载火箭上面级发射入轨期间,经历了由大椭圆轨道至圆轨道的过程,飞行姿态经历了变轨、慢旋、分离后巡航等多个阶段。在太阳翼展开前,卫星要经历比自身变轨更为恶劣的高低温环境及能源紧张等供电风险。在分离时刻的太阳翼碰撞或干涉安全性也需要重点关注和分析。针对北斗三号一箭双星采用上面级直接入轨方式的特点,分析了卫星与上面级间的供电和热设计接口,并从双星分离安全性角度考虑,分析影响卫星与上面级接口安全性的主要要素,并对应用和验证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9.
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PMSM)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低速段无位置传感器冗余控制中,传统高频脉振电压注入法依赖于电机凸极效应,因而存在位置相关信号的信噪比很小的固有问题。从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提取高频电流响应信号,直接调制静止两相高频电流,使位置角估算只与直轴电感值相关。将该方法用于饱和凸极性较小的表贴式双三相PMSM。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0.
1553B总线故障注入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盟  李学锋 《航天控制》2012,30(2):84-88
随着1553B总线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可靠性、测试性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一般的1553B总线测试均是在传统方法上的正向测试,即针对输入的激励测试输出的响应,因此无法覆盖到更多在异常状态下的测试环境。为了增大测试覆盖性,本文将故障注入思想引入到1553B总线测试中,分别对总线物理层、电气层和协议层中典型的测试用例进行故障注入的故障模式和实现方法研究,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故障注入测试方法可以实现预期的故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