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5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459篇
航空   1823篇
航天技术   537篇
综合类   285篇
航天   4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首先讨论了纯辐射换热的航天器系统温度场在恒定热源情况下具有渐近稳定特性,然后据此提出了对该系统可采用比缩热负载进行热模拟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王旭  张冬  王龙 《飞行力学》2020,(2):17-22
基于NACA0012对称翼型设计了前掠机翼、后掠机翼和平直机翼,采用CFD方法计算了3种机翼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通过压力云图和流线图分析了3种机翼的气动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前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尖流向翼根,翼根首先出现分离,而后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根流向翼尖,翼尖首先出现分离,平直机翼由于受翼尖涡的下洗影响,翼根首先出现分离;在30°斜掠角下,前掠机翼形成了机翼前缘涡,表现出旋涡流态气动特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机翼之间的流动差异,有助于在飞行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气动布局。  相似文献   
23.
基于阻力气动特性计算的飞艇艇身外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IMPLE算法、S-A湍流模型求解了三维不可压雷诺平均N-S方程,数值模拟了绕飞艇的低速不可压粘性流动,计算了不同艇身外形的阻力特性.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或其他文献的计算结果符合良好,可以用于飞艇的气动特性计算.通过对6个不同外形的相同体积飞艇阻力特性计算,得到了最佳艇身外形,表明本文方法可以用于艇身外形的选型设计.  相似文献   
24.
根据某级压气机叶/盘转子的实际结构,建立了叶/盘带短轴的有限元模型。采用NASTRAN结构分析软件,得到了模化协调转子所需的数据,构建了多自由度叶/盘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多自由度模型中叶片刚度实现错频。采用基尔法求解错频转子系统的运动方程。获得了此多自由度系统的动态响应,并对不同错频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5.
经典的“高阶理论”揭示了高层经理与企业产出之间的关联性,但在两者关系的认识上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近年来,大部分学者通过分析管理团队面临的内外环境变量和团队特征影响业绩的中介变量来重新考察团队特征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这些研宄成果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未来高管团队研究应将团队特征拓展到更具实质意义的心理特征上,包括管理层的态度、兴趣及观念等;业绩表现拓展到成交量、忠诚度、满意度等难以人为操作的组织产出,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
“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芬  刘昶 《飞行力学》1996,14(3):39-43
应用时间历程法讨论了“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开环特性,分析了气动力矩特性和升降舵操纵规律对深失速改出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深失速闭环特性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驾驶员数学模型参数变化对深失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力矩特性,升降舵操纵规律和驾驶员模型参数的变化对“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改出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介绍了1:10人椅模型上肢跨-超音速风洞实验的结果。测量了Ma=0.5~2.04和攻角10°~20°范围内上肢的阻力和侧向力。获得了在握扶手和拉中央环两种姿态下手臂的气动力特性。比较了穿衣袖与不穿衣袖两种状态下手臂的气动力数据。实验结果为确定人体上肢对高速气流吹袭的耐久限度和设计防护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气动力数据。  相似文献   
28.
The science payload on the Deep Impact mission includes a 1.05–4.8 μm infrared spectrometer with a spectral resolution ranging from R∼200–900. The Deep Impact IR spectrometer was designed to optimize, within engineering and cost constraints, observations of the dust, gas, and nucleus of 9P/Tempel 1. The wavelength range includes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features from ices, silicates, organics, and many gases that are known to be, or anticipated to be, present on comets. The expected data will provide measurements at previously unseen spatial resolutio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our cratering experiment at the comet 9P/Tempel 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unique aspects of the Deep Impact IR spectrometer experiment, presents a range of expectations for spectral data of 9P/Tempel 1, and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science objectives at each phase of the mission.  相似文献   
29.
防区外空地反辐射导弹攻击区及作战效能仿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立了防区外空地反辐射导弹运动数学模型,结合给定的导引规律形成控制信号,通过空地反辐射导弹的全弹道仿真,对反辐射导弹攻击区及作战效能进行了计算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机载反辐射导弹命中精度高,杀伤概率大,是压制地面雷达设备的一种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30.
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化学非平衡辐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化学非平衡对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辐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激发发射辐射比化学发光辐射重要,红外辐射比可光辐射重要。结果还表明:由化学非平衡瞬时辐射模型计算求得的NO5.3μ的辐射能比由局部平衡辐射模型求得的辐射能大30 ̄70%。由此可知,小钝锥尾流的化学非平衡辐射模型对辐射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