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9篇 |
免费 | 351篇 |
国内免费 | 31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10篇 |
航天技术 | 444篇 |
综合类 | 302篇 |
航天 | 4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在传统的马尔可夫随机场(MRF)的图像建模方法基础上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固有特性对Gibbs-MRF模型进行改进复原SAR图像,并进一步提出用数字形态学中连通性理论进行图像分割。在SAR图像像素空间的邻域内,估计最大后验概率(MAP)时引用Gamma分布代替传统的瑞利分布恢复数据,同时利用像素强度值相关性的连通模型将目标较好地提取出来。充分利用了SAR图像的数字形态信息和像素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更好的分割效果。仿真实验说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92.
投影图像法对旋转体空间扫描角和转速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角和转速是某伞弹系统风洞试验中要求必须测量的重要技术参数。对伞-弹系统扫描角和转速进行定量动态测量是试验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投影图像法测量的原理就是利用一定截面积的两路正交平行光源,将旋转弹体分别投影到两个正交的投影屏上,利用两套高速CCD成像系统,将两路弹体投影图像同步采集并实时记录下来,试验结束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自动计算出两路图像序列角度分量,按照时序合成出每一时刻弹体的空间扫描角,并根据序列角度分量,计算出弹体的瞬时转速和全周期平均转速。利用该测量方法,在西安某所立式风洞中成功对多个型号的伞弹旋转弹体空间扫描角和弹体转速进行了测量,取得了良好的测量结果。旋转体的静态角度测量精度为0.18°,动态扫描角测量精度控制在0.25°以内。作者从扫描角测量原理和方法入手,着重介绍该投影图像处理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际运用,给出了某伞-弹系统风洞试验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93.
本研究是用实验观测的方法判明低密度空气中发生的强激波的构造并进而分析其特性。为此,首先利用自由活塞二段隔膜激波管获得强激波,并以新型高速照相机拍摄激波背后的发光域,然后以SPICCA图像处理机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等辉度线和浓度变换等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激波背后的发光受其速度影响很大,当激波速度U_s超过11.0km/s时,发光强度将出现两次峰值;(2)空气中氧元素对激波背后的发光情况有重要影响;(3)初压不同时,发光形态不同,当初压增高时,发光时间和强度都增加。这些结论为从理论上分析与研究强激波背后发光的形态与特性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94.
应用坐标变换,把可变动的物理平面,在映像平面上转化成的十分规则的矩形区,这给有限元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895.
主要介绍使用基于Ti Davinci架构的图像处理SDK软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运行于基于TMS320DM6467的智能交通专用主机,支持智能交通领域的多种图像处理算法,算法运行于DSP核心,通过ARM与DSP核心间RPC机制,使ARM运行的应用软件可透明地调用相应算法.针对嵌入式系统的有限内存,系统分别在ARM和DSP核心端完成内存优化.针对DSP核心的硬件架构架构,实现相关算法的指令优化.系统可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多种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896.
基于等离子体激励的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飞翼布局飞行器所面临的飞行控制问题为背景,采用气动力测量技术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来流风速为8.2 m/s时,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矩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飞行器不同位置布置不同的激励器,可以实现对飞行器滚转、偏航及俯仰力矩的控制;改变激励电压,实现了对气动力矩的比例控制;通过与常规舵面的舵效进行比较,采用等离子体激励器获得的气动力矩控制,可以达到常规舵面一定偏转角度的控制效果.流场测量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器对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流动分离和前缘涡破碎点位置的变化来实现的.因此,可以考虑应用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来增强传统的舵面控制,并在提高控制效率的基础上,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飞行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897.
898.
在已建立的事故车辆物理信息和光谱信息的油漆样本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油漆物证比对系统。根据相关系数所表现的特征,实现对未知样本属性范围的确定,找出数据库中与其相关度较高的部分油漆样本,再根据数据库中同一车辆信息具有同一序号的特点,找出与油漆对应的车辆,即与案件现场最接近的嫌疑车辆,为肇事逃逸案件的破获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99.
针对红外系统实时跟踪捕获高速飞行弹箭目标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求解其全弹道动态红外辐射(IR)特性的方法.以典型155mm口径无控弹箭为研究对象,基于Simulink建立了模块化的6自由度(DOF)刚体弹道仿真模型,数值计算并分析了弹道诸元的变化规律.应用热网络法建立了弹体表面耦合换热动态热辐射场的物理模型,推导了弹箭高速旋转飞行的气动加热计算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M-C)法考虑了环境热辐射的影响.运用Runge-Kutta法耦合求解节点热平衡方程组,得到了动态气动表面传热系数、温度场以及红外辐射场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目标在整个飞行过程、不同部位、不同波段内的红外辐射特征.结果表明:目标发射后,其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越靠近弹头部,温度升高速率越快,峰值温度越高;在飞行前20s内,其红外辐射特征明显;随着飞行速度衰减,热量散失较快,辐射强度较弱,且主要集中于8~14μm波段. 相似文献
900.
火花型激励合成射流瞬时流场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相位锁定采样方法对一个特定结构的火花型合成射流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到了火花型合成射流形成的涡对在外场的发展过程;同时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喷孔下游固定位置的瞬时速度进行了测试,对火花型合成射流激励参数(放电器储能、激励频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射流在孔口喷射初期呈现球面扩散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剪切和卷吸外部气流,形成一系列旋向相反的涡串;合成射流的最大瞬时峰值法向速度出现在放电后大约005T时刻,随后其作用范围迅速扩大,瞬时峰值速度和涡量逐渐降低。在该激励器结构参数和激励参数范围内,合成射流随激励频率和放电器储能的增大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