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航空   1168篇
航天技术   103篇
综合类   143篇
航天   10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在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时间长、马赫数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下,热防护与轻量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基于此,开展了热解气体燃烧对炭化复合材料表面烧蚀影响的相关数值模拟研究,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解气体的燃烧可降低炭化复合材料表面的烧蚀厚度,并且随着气动热的增加,热解气体燃烧对材料表面碳的保护作用越来越明显。研究成果可为下一代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12.
针对非仿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非线性反步控制方法。首先,基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仿射模型,设计了基于反步法的鲁棒跟踪控制器;其次,鉴于该控制器的性能和鲁棒性对参数比较敏感,借助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智能控制方法,对控制器进行了参数在线调整和控制指令补偿;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当存在额外扰动和未建模动态时,所提出的智能控制器仍能保证攻角稳健跟踪期望目标。  相似文献   
313.
Intensiv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generations of waverider geometry and hypersonic inlet geometry. However, integration efforts of waverider and related air-intake system are restricted majorly around the X43A-like or conical flow field induced configuration, which adopts mainly the two-dimensional air-breathing technology and limits the judicious visions of developing new aerodynamic profiles for hypersonic designers. A novel design approach for integrating the inward turning inlet with the traditional parameterized waverider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n alternative means to produce a compatible configuration by linking the off-the-shelf results on both traditional waverider techniques and inward turning inlet techniques. A series of geometry generations and optimization solutions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lift-to-drag ratio. A quantitative but efficien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pproach (the hypersonic flow panel method) with lower computational cost is employed to play the role of objective function for opti- mization purpose. The produced geometry compatibility with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olver is also verified for detailed flow field investigation. Optimization results and other numerical validations are obtained for the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314.
埋入式进气口是一种新型的动力装置舱冷却进气方式,传统的流量测量方式难以应用于该型进气口,因此需要借助数值仿真手段对该型进气口的进气性能进行研究。某航空动力装置舱分别采用了2种带格栅的埋入式进气口,其不同在于是否存在内侧导流板。以该型埋入式进气口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建立三维进气口模型,借助CFD数值仿真软件,对比了导流板对埋入式进气口进气的影响,以及两种进气口的进气规律,其结论为埋入式进气口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5.
高超侧压式进气道高焓脉冲风洞实验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志光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05,26(4):319-323
为验证一种双楔顶压、侧板中置的侧压式进气道基本性能,设计了一套进口面积为110mm×91mm的双流道试验模型,并在300mm马赫数6的高焓脉冲风洞中进行了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和隔离段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隔离段进出口截面的皮托压力分布,分析了进气道内的典型流场特征,获得了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参数,并以马赫数的测量为例阐述了流场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赫数6来流条件下,该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83,隔离段出口平均马赫数为2.57,总压恢复系数为0.296,增压比为23.7,表明这种侧压式进气道的气动布局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316.
二元混压超声速进气道三维流动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MacCormack时间分裂方法,应用NND格式、对流迎风矢通量分裂(AUSM)技术和Baldwin-Lomax混合长度代数湍流模型,对贴体坐标下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进行有限差分离散。数值计算了均匀来流和非均匀来流条件下二元混压超声速进气道三维湍流流动态,分析了该进气道主要性能参数随出口反压、来流马赫数、导弹工作高度及飞行攻角的变化特性,为深入研究进气道性能提供了一定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17.
本文从非定常Euler方程出发,应用谐振摄动法计算了球锥体超声速、高超声速下的俯仰阻尼导数和。Euler方程的求解利用SCM方法和MacCormack的两步算法。文中用任意攻角下不同俯仰轴的气动导数转换公式来简化计算,用较粗网格可以得到较精确的结果,程序编制相对简单。一次计算可以得到定常绕流解及一系列钝头率、不同俯仰轴下的多种动导数结果,在ELXSI6400机上约需20~40分钟。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18.
马赫数对后掠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尖前缘翼诱导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壁面特性,着重强调马赫数影响。给出2.0≤M≤8.2、a≤35°分离流场中,锥型干扰区内主分离线和再附线位置与无粘激波角β0和迎角a的相关式,证实无粘条件是控制锥型区尺度的主要因素,面高超声速与超声速干扰流中二次分离随激波强度的不同发展,表明干扰流场的细致结构与可压缩性有关。  相似文献   
319.
通过求解薄层近似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带座舱飞船高超声速粘性绕流,首次系统地给出了攻角为5°、10°、20°、30°和40°情况下的物面分离形态、横戴面流线形态、纵剖面流线形态以及旋涡沿涡轴的演变形态。分析和比较表明,本文采用数值可视化方法给出的流场拓扑结构与相应的拓扑规律完全吻合。在飞船后体流场横截面流线中,本文发现了稳定的极限环流态,该极限环涡心处沿涡轴方向的速度是超声速  相似文献   
320.
本文研究高超声速流动绕三维低凸台的流动特性。凸台高度与边界层厚度之比介于0.5~0.8,凸台周边倾角介于14°~45°。在高超声速风洞中,来流马赫数为5,单位雷诺数为2.6~6.0×10~7/米。实验过程中测量了模型中心线及特殊部位之表面压强分布,根据纹影记录及表面流动显示确定激波与边界层干扰流场特性及分离区的变化。发现分离区在中心线上距凸台最远,而在凸台肩部距周边沿法线方向最近,确定了中心线上最大压强比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