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95篇
航空   318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合成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采用FTIR、元素分析和XPS光电子能谱表征了含能配合物的结构.根据结构表征结果推测,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的分子式为Bi(C5H4N5O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比为1∶3.其中,可能的配位方式为:每个配体ANPyO 2-位的氨基脱去一个氢原子,分别以NH和N→O结构单元中N原子和O原子与Bi(III)形成配位键.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冲击波感分别为220 cm、36 kg和5.8 mm.采用TG-DTG和DSC测试考察了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配合物在50~450 ℃范围内热分解过程由一个吸热熔融峰和分解放热峰组成,相应的峰温分别为320.6 ℃和346.5 ℃,配合物热分解剩余残渣量为31.2%.同时,考察了配合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并采用Kissinger法对纯AP和AP混合物热分解过程低温分解阶段和高温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可使高氯酸铵高温分解阶段和低温分解阶段的峰温提前63.6 ℃和63.1 ℃,表观活化能降低23.1 kJ/mol和61.5 kJ/mol,表观分解热增加339.3 J/g.可发现,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对AP的热分解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22.
马军平 《航空学报》1993,14(12):621-626
从实际应用和数学理论的角度,介绍和评述一体化结构/控制设计的方法。对于性能指标即代价函数的公式,以及个别典型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3.
数字水印是多媒体数字产品版权保护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许多关于图像融合的研究都在空域中进行,隐藏水印图像抗攻击的能力较差.为了提高数字水印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相混合的水印嵌入方案,以彩色图像为载体,经过小波分解四个矩阵后,对每个矩阵应用奇异值分解,嵌入相同的水印数据,实验表明该算法对大多数类型的攻击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24.
燃速调节剂对RDX/AP/HTPB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含不同燃速调节剂(亚铬酸铜、草酸铵、碳纤维)的RDX/AP/HTPB推进剂热分解性能,研究发现,调速剂对推进剂燃速的影响与其对推进剂主要组分(RDX、AP和HTPB)峰温、推进剂初始放热量的影响密切相关,燃烧催化剂亚铬酸铜和碳纤维使RDX,AP的分解峰温降低,使推进剂的初始分解阶段放热量增大,分解放热峰增多,故导致推进剂燃速增加,而草酸铵使RDX的分解峰温升高,使推进剂的初始分解阶段放热量降低,所以导致推进剂燃速降低。  相似文献   
425.
基于改进CST参数化方法和转捩模型的翼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迅  蔡晋生  屈崑  刘传振 《航空学报》2015,36(2):449-461
为提高翼型优化设计效率,增大设计空间,采用B样条基函数替代传统的形状类别函数(CST)方法中的Bezier多项式,增强了对翼型参数化表达的局部控制能力并提高了翼型局部表达精度。为了确保翼型在优化设计过程中的几何光顺特性和代理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小波分解技术提出了多分辨率翼型的局部光顺方法。采用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的流场数值代理模型,并结合γ-Reθt转捩模型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气动力与流动转捩预测。采用小波技术光顺的CST翼型参数化建模、POD流场数值计算代理模型以及γ-Reθt转捩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建立了完整的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系统。针对低速层流翼型与超临界翼型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的翼型升阻比分别提高了47.42%和45.85%,且对改进前后参数化建模方法的优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系统具备很高的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426.
陈鑫  刘莉  岳振江 《航空学报》2015,36(2):462-472
气动热弹性分析是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的准确快速预测是气动热弹性分析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气动加热工程计算、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均不能很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OD)与代理模型(Surrogate)技术结合的模型降阶(POD-Surrogate)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高超声速气动热降阶模型框架。针对典型高超声速三维翼面气动热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当保留的POD基模态个数大于20时,PODKriging方法和POD-RBF(Radial Basis Function)方法的降阶模型得到的翼面温度分布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温度L∞平均误差分别达到6%和14%,相对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误差分别达到4%和12%,继续增加POD的基模态并不能提高降阶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高超声速机翼气动热计算,POD-Kriging方法比POD-RBF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针对典型的高超声速三维翼面气动热预测表明:基于POD-Surrogate方法的气动热降阶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27.
航空螺旋桨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减小振动的方法是对螺旋桨进行动平衡配平.相对于传统配平算法而言,该建模配平算法通过建立与待配平螺旋桨特征数据相符合的配平模型,并采用矢量分解算法精确计算出拟安装配重的质量和安装位置,有效解决了工程实践中拟配平螺旋桨的实际轻点位置与桨毂上预置的可安装配重位置不一致的矛盾.工程实践中对实际案例的配平结果表明:建模配平算法能够一次性将拟配平螺旋桨的振动值降低至1.27×10-3m/s(0.05IPS)以下达到"best"等级,相对于不大于4.826×10-3m/s(0.19IPS)的合格阈值而言,可100%保证一次性配平成功.   相似文献   
428.
基于混合网格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并行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夏健  伍贻兆 《航空学报》2005,26(3):290-293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网格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的并行计算方法。Navier-Stokes的求解采用了基于面的有限体积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任何网格类型。采用一方程Spalart-Allmaras模型来计算紊流黏性。并行计算采用区域分裂的方法,利用METIS网格分区系统实现了各节点的加载平衡。节点间的数据交换通过调用MPI库函数来实现,采用非阻断通讯的方式来减少数据交换时间。充分利用FORTRAN90的动态存储特性来减少对内存的需求。最后,通过对绕DLR-F6外形(翼身组合体+挂架+发动机短舱)黏性流动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该并行程序的准确性,高性能并行计算以及处理复杂几何外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9.
 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快速定位中观测矩阵的病态性特点和Tikhonov正则化原理,研究了单频整周模糊度快速解算的改进方法.基于奇异值扰动理论,研究了改进型UDVT分解算法,即利用病态观测矩阵构造新的矩阵,然后化为上Hessenberg形式的三对角矩阵,利用移位QR算法得到精确的奇异值,避免了因较小奇异值发生较大抖动而使正则化矩阵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在分析法矩阵病态性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改善正则化矩阵的构造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最小二乘降相关平差(LAMBDA)算法和Tikhonov正则化-LAMBDA法相比,新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法矩阵的病态性,只利用3~5个历元即能实现模糊度浮点解的快速解算及其固定,且结果可靠,浮点值更加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430.
针对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方法在分解动态测量误差时存在的不足,即选用不同的基函数会导致不同的分解结果,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动态测量误差分解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选取基函数,可以自适应地分解动态测量误差信号;对一个混联式动态测量系统建立了全系统误差模型,并用该方法对测量系统的总误差信号进行了分解;与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的分解结果相比,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分解结果更准确,与测量系统的误差理论模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