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27篇 |
航天技术 | 74篇 |
综合类 | 63篇 |
航天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为研究麻疯树油/RP-3航空煤油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在定容燃烧弹内完成了体积混合比分别为1:0,1:1和1:3,初始温度500K,初始压力0.1MPa,当量比为0.7~1.5混合燃料的实验。分析得到了混合燃料的火焰发展特性、火焰半径变化率、拉伸火焰传播速度、马克斯坦长度、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等燃料燃烧特性,并与RP-3航空煤油对比。得到以下结论:在当量比为0.7~1.2时,火焰传播稳定,火焰前锋面较光滑;在当量比增至1.3~1.5时,火焰前锋面出现大量裂纹、胞状结构和微型火团,与其他大分子碳氢燃料的燃烧性质相似;在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一定时,无拉伸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随当量比先增加后减小,在当量比为0.9~1.0附近时,无拉伸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达到最大值;混合燃料的马克斯坦长度与当量比呈反比,在当量比为0.7~1.2时,马克斯坦长度为正值,燃烧趋于稳定;在当量比为1.3~1.5时,马克斯坦长度为负值,燃烧趋于不稳定。与RP-3航空煤油对比,掺有麻疯树油时马克斯坦长度轻微降低,燃烧稳定性稍差;在当量比小于1.0时,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轻微降低,在当量比大于1.0时,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42.
燃油箱作为飞机上易损性最高的部件,当其遭受高速射弹袭击时会产生破坏严重的液压水锤效应,直接威胁飞机安全,对水锤效应问题的数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EL方法对水锤效应问题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同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射弹入射速度、充液率对水锤效应的影响;最后对水锤效应的防护设计进行数值分析,优选防护结构设置形式。结果表明:水锤效应的破坏威力来自于冲击波,射弹动能越大、充液率越高,对油箱的破坏性越大;设置防护挡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冲击波对油箱结构的破坏程度,空气防护挡板结构的防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43.
选择合适的油箱容积是保障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前提,为了能够合理计算民用飞机自增压油箱的容积,基于SAE AS5586 飞机液压系统油箱通用设计要求,介绍并分析飞机液压系统工作中作动筒、蓄压器以及油液物理特性等所产生的变化容积的计算方法,提出一套循序渐进的油箱容积计算方法以求得油箱设计所需的各类容积值;以某型飞机液压系统油箱容积计算为例,通过对极冷极热天气条件下各飞行阶段的油量分析,并和机上油箱油量记录曲线对比,验证提出的容积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型飞机液压系统油箱容积在全飞行阶段均能满足要求,本文所提油箱容积计算方法可行,可用于类似液压系统油箱容积计算。 相似文献
244.
赵丕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2)
利用Reynolds和Laplace方程以及Darcy定律,导出了可渗透各向同性材料动静压窄轴承的计算方程.计算结果显示出这种轴承具有承载力高和姿态角小的特点,并指出设计参数之间存在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245.
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数字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电液施力系统为对象,讨论了数字控制在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将开闭环控制优化设计方法应用到该系统中,通过微机,A/D,D/A板来实现对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同时对PID(比例积分微分)算法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实验.对这两种算法的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它们均能实现电液伺服控制,但是从效果来看,开闭环算法的控制指标高于PID算法的指标.最后对多余力的消除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消除多余力的方法是成功的,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6.
红蓝光敏太阳电池空间环境效应探测器利用镓铟磷和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来探测空间污染、原子氧和辐射环境及效应,搭载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新技术验证一号”卫星上。文章通过分析红蓝光敏探测器在轨1年时间的探测数据,得到如下结论:红蓝光敏探测器污染电池板功率下降2.7%,等效污染累积增加量2.23×10^-5 g/cm^2,日均6×10^-8 g/cm^2;原子氧探测器在轨道高度499.226 km运行11个月,原子氧积分通量探测数据为9.7×10^20 AO/cm^2;辐射效应探测器(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在轨1年后累计接受辐射剂量(等效1 MeV电子注量)5.49×10^11 e/cm^2。 相似文献
247.
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的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液体粘性软启动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建立了液体粘性制动器的粘性制动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动过程中,摩擦片间隙、粘性转矩以及摩擦片转速之间存在耦合关系.粘性转矩的变化取决于摩擦片转速和摩擦片间隙趋近0的速度.当采用不同的摩擦片间隙变化规律时,随着该间隙的减小,相应的粘性转矩和运动摩擦片转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248.
分子凝结与凝结表面温度的关系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飞行器所用大量非金属材料在轨道环境下将发生出气逸出行为。逸出的分子极易沉积凝结于光学系统表面或其它敏感表面形成分子污染,且这种分子凝结行为的量级与附着强度和凝结表面的温度有最为直接的关系机制。本文基于近年对此关系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并藉助新近研究的“分子污染低温凝结效应设备”,就我国飞行器型号设计密切相关的分子凝结与凝结表面温度的关系机制进行了四个月余的试验研究,取得了相关的二千余个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对数据进行了拟合和分析,得到了分子凝结与凝结表面温度广泛遵循的一般关系——指数关系。对型号设计而言,此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9.
航天器壳体的压力加载实验对于航天器的安全飞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并建立了航天器壳体水压自动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该系统的高度非线性以及高低压特性显著不同的特点,利用误差及误差导数构造了一种变比例因子的模糊PD控制器。采用一种新型的遗传算法对控制器系统参数进行寻优。针对模糊控制器控制规则表与量化比例因子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码方法,进而采用两种不同的遗传操作算子与遗传操作概率。通过MATLAB与C 语言接口编程实现对系统的仿真设计。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压力加载效果。 相似文献
250.
介绍了应用液压驱动形式构建风洞动态试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包括液压马达、伺服阀的参数计算及选型,液压伺服位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基于前馈控制和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PID)控制算法的设计思路,简谐运动的实现方法等。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该套系统在5°/2.5 Hz和40°/0.8 Hz以下的振幅/频率组合指标运动下,满足幅值差10%和相位差10°以内的控制指标要求,同时分析得到伺服阀死区特性是运动频率对指标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并得出了基于液压驱动的动态试验系统较传统电机驱动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