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120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加入WTO,中国只能承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所应承担的义务并享有同等的权利,保护幼稚工业不是为了保护落后,而是为了培植有潜力的产业和企业,待它们发展起来以后,再投入自由的竞争。对于一个大国,当它还不具备足够的国际竞争力的时候,国内市场提保护就成国必然的选择,作者对其原因作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2.
围绕航空枢纽发展的临空经济区,正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选址的首选地之一.文章通过对临空高科技产业的系统分析,得出了临空高科技产业入区的影响因素,包括航空依赖属性、高科技产业特点、效率与影响三个方面.通过建立由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临空高科技产业入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Lasso...  相似文献   
163.
本文着重阐述了军工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和作用及推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推行预算管理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4.
跨国创新系统:中国民航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使东道国有了更便捷的学习机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实现“赶上”或“替代”战略,需要更有效的创新理论与政策工具。民航业自身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的特点。中国民航运输企业需要建立和发展其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能力,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5.
中原崛起进程中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中国经济学界对区域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入手,综合国内外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转型过程中的表现,突出河南在全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焦点聚集效应,修正中原崛起中的战略孤立观点,切实把中原崛起融合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166.
企业应用的各种信息技术通过信息集成组成企业的信息技术组合系统,各子系统相互配合而产生协同效应,使得系统总体功能可以大于各子系统功能之和,本文提出一种方法,首先根据企业的竞争重点确定待实施的各项信息技术,然后根据数据流表通过对协同效应的估计确定各项信息技术的实施顺序,最后对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7.
文章介绍了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展望了未来制造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分析了将要产生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8.
吴一亮 《上海航天》2006,23(6):61-64
介绍了科学发展观对国防军工建设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等发展要求。在分析当前国防军工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军工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一个大系统中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国防军工领域中民用经济效应的最大化和经济领域中国防军工经济效应的最大化,鼓励国防军工人才和民用科技、工业人才参与民用领域建设和国防军工建设,以及推动建立以产业链、效益链和能力链为核心的“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国防科研生产机制等措施,并就国防军工建设的观念、管理机构设置、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规划与产业政策、后勤保障等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9.
从高校与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互动发展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产教融合办学的特点。探索西安航空学院依托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学校、航空企业、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融为一体的办学格局,为学校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极其丰富的资源和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0.
In order to justify high expenditure during this period of financial crisis, Space Agencies have attempted to increase the returns on their investments in Space missions by encouraging the commercial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e development of a technology transfer process from Space to Earth not only benefits the Aerospace industry but also the network of national companies. Technology transfer has been shown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in business and commerce, support economic growth and provide a return on public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Space technology transfer literature and to suggest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range of research and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on this topic requires a systematic review to summarize the results in an unbiased and balanced manner and to interpret these in a way that highlights the research gap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dominant thinking (explicit in selected articles from 1995 to present), indicating the problems of analysis, research gaps and a future research progr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