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54篇
航空   778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101篇
航天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复合材料大展弦比机翼动力学建模与颤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代航空结构广泛采用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机翼的气动弹性工程化建模和分析是飞机设计的重要任务。应用气动弹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复合材料大展弦比机翼进行了结构有限元建模、模型修正、固有振动特性计算、部件发散与颤振工程分析。本文使用MSC/NASTRAN软件,在复合材料大展弦比机翼的初步静力分析模型基础上,依据结构图纸、相关试验结果反复修改得到合理的机翼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固有振动计算中采用动力减缩方法消除局部模态并提高计算精度,采用亚音速偶极子格网法求解非定常气动力,并对单独机翼进行了发散和颤振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72.
鸭翼-前掠翼气动布局纵向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掠翼布局由于其潜在的优势,在未来战斗机的研制中将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实验通过可变前掠翼和鸭式前翼布局的风洞测力实验,重点分析比较了平板机翼在不同掠角下的纵向气动性能以及鸭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掠翼在大迎角时能有效提高模型的升力系数,小迎角时其升阻比也略优于后掠翼.前掠翼布局能有效推迟失速,具有良好的失速特性;前掠角较大时,升力系数曲线在失速迎角附近有一个升力系数的"平台",该布局具有"缓失速"特性.距离主机翼较远的鸭式前翼(模型M2)在主机翼前掠和后掠情况下,均可改善整体布局的失速特性,增大失速迎角,增强前掠翼布局缓失速的特点.近距耦合鸭翼(模型M3)显著提高了模型在大迎角下的升力系数.另外,主翼前掠和鸭式前翼布局飞行器具有较好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873.
不同长度端壁翼刀对压气机叶栅二次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对可控扩散叶型(CDA)常规直叶栅和三种具有不同长度和流向位置的端壁翼刀叶栅内的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长度端壁翼刀都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栅内的气流流动状况;较小长度的翼刀所产生的附加损失也较小;反向翼刀涡的产生与流道内横向流动的强弱息息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占据前3/4流道长的翼刀为最佳翼刀。   相似文献   
874.
根据现有实验数据,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三维边界层内纵向涡对雷诺应力分布的影响,从而建立了一个足以模拟三维边界层湍流特性的二阶矩封闭模式。在新模式中,着重考虑了三维平均涡场引起的雷诺应力输运的非线性作用。以文[3]给出的模拟无限后掠翼实验为例,本文分别应用基准的二阶矩模式和新建立的非线性二阶矩模式对三维边界层内的雷诺应力分布作了数值预计。结果表明:应用基准二阶矩模式所得雷诺应力诸分量的预计值均比相应的测量值大得多,且完全不能预计切应力方向相对于速度梯度方向的滞后;而非线性二阶矩模式对雷诺应力分布的预计则基本上与测量数据符合,且能定性地模拟切应力方向相对于速度梯度方向的滞后。  相似文献   
875.
本文在简化的前缘涡模型基础上,沿涡轴分布点源,以模拟细长翼涡破裂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对一组不同平面形状细长翼的计算表明,用本方法得到的结果在定性上与机翼在失速迎角前后实际的气动特性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76.
倾转旋翼机旋翼对机翼气动干扰的建模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个耦合旋翼自由尾迹模型和机翼面元模型的悬停状态旋翼/机翼气动干扰迭代计算方法,用于分析旋翼对机翼的气动干扰影响.在该方法中,为较好地模拟大桨盘载荷及大扭转桨叶的气动特征,旋翼桨叶采用Weissinger-L升力面模型;为考虑厚度效应及机翼的升力影响,建立了包含源面元和偶极子面元的厚度机翼模型;为正确模拟旋翼桨尖涡与机翼表面间的贴近干扰,采用了一个"分析数值匹配法"的"贴近涡/面干扰模型".应用上述方法,对单独倾转旋翼下洗流分布以及旋翼对机翼的气动干扰影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旋翼下洗流场的干扰下,机翼各剖面都产生向下载荷,但并非简单地随拉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机翼受到的旋翼干扰影响与旋翼下洗流沿桨叶展向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7.
采用双时间步方法求解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数值模拟了微型飞行器低雷诺数矩形扑翼的非定常绕流,首先将得到的结果与文献进行了对比,数据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然后针对不同的展弦比、减缩频率及初始攻角,计算了矩形扑翼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及表面流态和动态压力分布,并分析了翼尖涡对扑翼非定常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8.
基于CFD方法对微型扑翼翼型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CFD方法从扑翼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扑翼的外形进行深入的研究.使用基于广义无限插值理论的代数网格生成方法开发适合扑翼运动的三维结构N-S动网格,并应用有限体积法结合双时间推进技术求解预处理后的低速三维非定常N-S方程,完成了对低速扑翼绕流的数值模拟.通过与文献算例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文献[8]中介绍的一种混合翼型的相关参数变化对扑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79.
NACA 0012翼型跨音速非定常压强分布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南京航空学院NH-1三音速风洞中对NACA0012二元机翼进行的跨音速非定常压强分布测定实验的全过程。该机翼绕其1/4弦线轴作俯仰振动以产生非定常气动力。试验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80.
黄传奇  乔新 《航空学报》1990,11(1):78-82
 <正> 1.引言 本文采用了混合设计变量。对复材蒙皮,由于其连续性,我们用双三次多项式来描述各定向铺层的厚度,将多项式系数做为设计变量,对于其他部件如肋、腹板等,我们仍用其有限单元的截面积或厚度做为设计变量。整个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做结构分析。固有振型采用高效率的谱变换Lanczos法计算,非定常气动力用亚音速偶极子格网法计算,用可行方向法求解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