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6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806篇
航空   2781篇
航天技术   486篇
综合类   562篇
航天   5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王继明  高云海  焦仁山 《航空学报》2020,41(4):123526-123526
风洞到飞行相关性修正是获取现代大型客机低速气动特性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增压提高风洞试验雷诺数,而支架干扰修正是该修正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增压风洞腹撑的支架干扰,并分析了腹撑对飞机各部件的干扰及其对风洞流场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对比,表明升力系数相差0.006,阻力系数最大相差0.001 2,俯仰力矩系数最大相差0.01,验证了CFD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CFD计算结果表明:腹撑使得全机升力增加、阻力减小,俯仰力矩增加;腹撑对升力影响的主要部件是机翼,腹撑使得风洞中心以上动压增加,提升上翼面流速,从而增加了机翼的升力;与传统认识不同的是腹撑对阻力影响为负,且主要影响部件为缝翼,原因为缝翼下偏使得法矢分量向前从而减小了阻力;腹撑对俯仰力矩影响的主要部件是机身及平尾。研究结果揭示了腹撑对飞机气动特性影响的量级、主要影响部件及其流场变化,可为支架干扰数据修正及支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所得结论可更好用于支架干扰试验的开展及风洞到飞行数据的修正,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2.
航空座椅垫是民航飞机座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工具,又是保障乘员安全的部件。本文根据航空座椅垫的适航要求,从满足腰椎载荷的动态特性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动态试验,以研究替换国外16g座椅垫的可行性,从而为广泛替换16g座椅垫找出一种可行的试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43.
肖宇 《航空工程进展》2023,14(3):61-68,107
民用飞机突风载荷的准确重建对于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随机优化算法,提出一种突风动载荷重建方法。首先,基于频域气弹耦合方程,建立一个突风动载荷时域分析模型,其次,引入Hicks-Henne 型函数进行突风速度场的参数化建模,在此基础上,基于随机优化算法对各型函数参数进行迭代寻优,使得优化目标值与测量值一致,最终得到重建后的突风速度及对应的动态响应及载荷。最后,以GTA 模型经历1-cos 形状突风为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突风动载荷重建方法可有效实现突风速度场的识别,进而完成突风动载荷的重建;针对本文算例,过载最大误差为3.5%,载荷最大误差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44.
为研究重型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叶片在高雷诺数工况下的气动性能,基于Gamma-Theta转捩模型的雷诺时均方程对某可 控扩散叶型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对比不控制马赫数与控制马赫数,分析高雷诺数对可控扩散叶型气动性能及转捩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控制马赫数条件下,在零攻角时,雷诺数从7×10 5 增大为9×10 5 ,总压损失增加了约391.95%;在高雷诺数工况下随 着雷诺数的增大,叶片流动损失不断增大,叶片可用攻角范围减小,同时在叶片吸力面出现激波,干扰转捩的产生。在控制马赫数 条件下,当Ma=0.6时,在零攻角工况下,雷诺数从8.2×10 5 增大为1×10 7 ,总压损失减小了约38.98%,吸力面转捩起始点从4.78%弦 长处前移至1.11%弦长处;在高雷诺数工况下,叶片流动损失随着雷诺数的增大不断减小,吸力面转捩位置前移。  相似文献   
145.
为深入研究多故障转子-滚动轴承系统的机理,充分考虑了旋转部件的扭矩、剪切力、转动惯量及陀螺力矩等效应,采用Timoshenko梁单元和转盘单元建立了转子的有限元模型,集成了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及不平衡、不对中、碰摩、裂纹及松动等故障模型,得到了多故障转子-滚动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变步长龙格库塔法,获得了转子-滚动轴承系统的位移响应,研究了系统位移响应随转速变化的分岔图、庞加莱截面,以及故障特征处的时域波形图、轴心轨迹图、相平面图和频谱图,探究了多故障转子-滚动轴承系统的故障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和规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多故障转子-滚动轴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和复杂的类混沌运动等丰富的非线性行为,且在各非线性行为转速区间内,会呈现不平衡、不对中、碰摩、裂纹和松动等单一故障或耦合故障的特征和现象。  相似文献   
146.
建立了带弹性支承和阻尼器的航空发动机低压柔性转子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态计算以及临界转速处的响应计算。在考虑临界转速约束与“临界跟随”现象约束的条件下,综合模态不平衡影响因子、弹支应变能占比以及套齿连接结构稳定性构造了可容度评价函数,建立了低压转子系统的“可容模态”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并搭建了低压转子实验系统,从模态测试实验、阻尼器减振实验以及长时间“共振”实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计算的临界转速与实际测量的临界转速最大误差为3.86%,阻尼器在1阶与2阶临界转速处的减振比最大可达45.6%,实验转子系统在1阶与2阶临界转速处各完成了长达412.5 s和429.8 s的“共振”实验,共振过程中转子系统各通道振动单峰值稳定在100μm以内,且无次谐波产生。表明了所建立的航空发动机低压转子系统“可容模态”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实验系统和高速摄像技术对三维五向碳/环氧编织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编织角为22.3°的试样分别进行沿纵向和横向方向的冲击压缩实验,得到材料在200~12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曲线,并结合高速摄像记录的动态压缩过程,对不同应变率下材料在高速变形下的渐进破坏规律进行分析。同时,综合试样的宏观破坏特征和微观断口形貌特征,进一步分析材料的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材料在纵向和横向均具有一定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在横向方向的应变率强化效应更为显著;不同加载方向下材料的渐进破坏过程、应力应变曲线特征以及破坏方式均具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8.
复合材料薄壁梁扭转的高次翘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忠民  诸德超 《航空学报》1999,20(5):458-461
利用翘曲连续修正概念导出表示剖面翘曲位移的形函数序列,据此建立单闭室复合材料薄壁梁扭转分析的高次翘曲理论,并结合分层的具体情况,考察分层对复合材料薄壁梁扭转翘曲的影响。算例表明,该高次翘曲理论具有很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49.
郝敬忖 《航空学报》1992,13(6):274-278
根据微波网络理论提出了利用A参量求解高频阻抗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网络分析仪系统,对短波阻抗进行了测量。实践证明,该方法与传统的利用S参量的方法(利用反射系数)相比大大地拓宽了阻抗测量范围,在通用仪器上获得了比专用仪器高的测量精度,同时还解决了网络分析仪与非同轴网络的连接问题。  相似文献   
150.
傅锡寿 《航空学报》1992,13(8):374-381
螺旋桨旋转时各桨叶的离心力可分解为在桨叶轴线旋转平面内的静不平衡力和垂直于此旋转平面的动不平衡力偶。由于各桨叶不完全相同,这两种不平衡度在不同矩角位置会有差异。但所加静平衡力和动平衡力偶则不随变矩而变化,它们的平衡作用在所有矩角位置都是一样的,可以采用本文所述的向量分析方法,在特制的向量平衡图上预测对各矩角平衡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只需一次平衡即使各矩角都平衡合格并达到最佳平衡状态,而用常规平衡方法需要反复凑试甚至无法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