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航空   380篇
航天技术   156篇
综合类   69篇
航天   1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We study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power rigidity spectrum of the first (27 days) and the second (14 days) harmonics of the 27-day variation of the galactic cosmic ray intensity measured by neutron monitors in the period of 1965–2002. The rigidity spectrum of these variations can be approximated by a power law. We show the rigidity spectra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harmonics of the 27-day variation of the galactic cosmic ray intensity have similar time profiles. These spectra are hard (γ ≈ 0.5 ± 0.1) and soft (γ ≈ 1.1 ± 0.2) during solar maximum and minimum activity, respectively. We ascribe this to the alternation of the sizes of the modulation regions responsible for the 27-day variation of the galactic cosmic ray intensity in different epochs of solar activity. Especially, the average radial sizes of the modulation regions of the 27-day variation and the heliolatitudinal extension of the heliolongitudinal asymmetry are smaller during solar minimum than during solar maximum. We show also, that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power rigidity spectra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harmonics of the 27-day variation of the galactic cosmic ray intensity are in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rigidity spectrum of the corresponding 11-year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32.
为了防止多址干扰造成接收机出现误捕和假锁,改善直接序列扩频测控系统抗多址干扰性能,在Gold码特性和扩频接收机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最大似然原理,对采用扩频体制测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为契合工程应用,采用仿真遍历结合理论分析的方式,对Gold码的互相关抑制能力理论值进行了工程修正。在分析捕获阶段的抗干扰捕获门限后,还分析了载噪比估计结果在正常锁定和假锁两种状态下的差异,给出了接收机对假锁状态的判决方法和门限。根据分析和仿真的结果,给出了系统设计约束条件和优化的接收机设计流程,作为测控系统和接收机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3.
介绍了冲击响应谱基本概念及其试验设备的分类与工作原理,参考现行冲击试验台检定规程提出了针对该设备的校准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新型冲击响应谱试验设备校准装置,给出了典型冲击波形(半正弦、矩形、后峰锯齿)的冲击响应谱仿真计算结果并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理论结果完全一致,证明算法准确可靠,能够实现对冲击响应谱试验设备的校准。  相似文献   
134.
过滤式阴极电弧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敦稳  朱纪军  王珉 《航空学报》1999,20(2):144-147
利用自行研制的过滤式阴极电弧沉积装置,在硅片和高速钢基体材料上获得了类金刚石薄膜,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喇曼光谱以及磨损实验等手段对薄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类金刚石薄膜为非晶态,sp3含量最高达70%;基体材料对成膜质量影响较大,在硅片上薄膜的摩擦系数可达0.08;同时偏压的变化会引起喇曼谱线中D峰和G峰位置向低频移动,半高宽σG增大、σD减小。  相似文献   
135.
航空发动机设计任务循环的选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迎东  高德平 《航空学报》1999,20(2):158-160
由某型发动机的未来使用任务推导了其设计飞行任务剖面和飞行任务混频,然后根据该发动机的高度-速度特性得出了其转速剖面。在该转速剖面下对发动机的压气机盘进行了应力和疲劳寿命计算,由计算结果得出该发动机设计任务循环的选取范围,认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任务循环除0-最大-0、慢车-最大-慢车和巡航-最大-巡航3类循环以外,还应当包括对发动机构件疲劳寿命有较大影响的其它载荷循环,否则将造成设计载荷估计精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6.
Plane wave spectrum and boresight error of radome-enclosed antenn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irborneradomemayintroducesignificantperformancedegradationtoantennaandradarsystems,evenifdesignedelaborately.Sinceradomeisad...  相似文献   
137.
太阳耀斑硬X射线能谱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硬X射线是耀斑高能电子束流与太阳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韧致辐射,根据简单的太阳耀斑环物理模型,假定具有流量与能谱同步变化的高能电子束流从耀斑环顶部注入,计算了硬X射线辐射在不同的靶物质密度区的能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硬X射线辐射在低大气密度靶区呈现软一硬一硬的能谱演变特征,在高密度靶区硬X射线能谱则具有软一硬一软的变化特征。高能电子束流持续时间影响谱型转变区域在耀斑环中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8.
本文计算、分析了太阳耀斑加速电子在日冕中传输时激发的等离子体尾场的效应,认为耀斑电子的高能成份激发的尾场,能够加速低能耀斑电子,低能耀斑电子的能量增值可达几十keV至上百keV,这种尾场加速将软化约100keV以下的能量范围内(探测阈之上)的耀斑电子能谱。结合考虑尾场效应,本文提出了太阳耀斑加速电子从加速区到形成电子事件之间的能谱演化模式,说明了太阳纯电子事件的双幂律电子能谱和太阳质子-电子事件的单幂律电子能谱的形成,认为两类事件的电子能谱差异为耀斑电子日冕传输中不同程度的尾场效应所致,前者尾场效应弱,电子能谱呈双幂律,后者尾场效应较强,电子能谱为单幂律谱。   相似文献   
139.
研究了截除低载对全机结构各部位裂纹扩展寿命的影响,导出寿命误差与裂纹扩展比的关系,并指出寿命误差主要取决于开裂结构的材料参数,而开裂部位的影响则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40.
李志钧 《航空学报》1994,15(9):1126-1129
提出了一种测定压气机叶片振动频率的方法──双通道时间差采样法。利用二路采样信号的相关性及相位差,通过内插搜索可有效克服由于采样频率过低而造成的混叠现象。等效地提高了实际采样频率,从而正确测定出叶片的振动频率。方法具有快速简单,检测精度高,测定频率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