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0篇 |
免费 | 351篇 |
国内免费 | 22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25篇 |
航天技术 | 183篇 |
综合类 | 140篇 |
航天 | 2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为使飞机以足够高的准确度保持在预定飞行轨迹上,飞机俯仰角位移(9)的控制性能及稳态精度至关重要.为改进飞机俯仰角位移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运用根轨迹法对飞机俯仰角位移控制系统的积分式控制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为提高(9)的稳态精度,基于SISO Design Tool设计工具,对俯仰角位移控制系统的零极点进行校正配置,实... 相似文献
233.
234.
下滑波束导引系统是飞机在自动着陆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无线电波束导引系统。首先,简要阐述了下滑波束导引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然后,对导引系统的运动学环节及下滑耦合器进行分析,对飞机下滑波束导引系统结构进行设计;最后,在MATLAB平台下,对所设计的下滑波束导引系统进行大量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下滑波束导引系统结构是合理的,其控制系统是稳定的,且其稳态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35.
导弹速度时变的攻击时间与攻击角度控制导引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导弹速度非定常情况下的协同制导问题,提出了两种分别满足攻击时间约束、攻击时间与攻击角度约束的导引律.首先通过求解导弹在比例导引(PN)及带攻击角度约束的偏置比例导引(BPNIAC)下的系统微分方程,得到导弹飞行的实际剩余航程,并根据指定的攻击时间与导弹的实际速度曲线构造标称剩余航程,将攻击时间控制问题转化为导弹实际剩余航程对标称剩余航程的跟踪问题.然后,在PN及BPNIAC的基础上附加反馈控制项使导弹实际的剩余航程跟踪标称值,从而实现导弹速度时变情况下攻击时间的控制要求.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预测速度曲线及在线更新策略对标称剩余航程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236.
为提高舰载飞机的着舰精度,基于总能量控制理论设计了着舰下滑航迹角控制器。频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使航迹角的响应带宽为1.21rad/s,满足了设计要求。基于非线性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能够使航迹角快速地响应阶跃输入指令和保持飞行速度基本不变,且对于气动参数的摄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37.
火箭弹垂直发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建立了火箭弹垂直发射的弹道模型,然后研究了升阻比、弹道倾角等参数的变化对火箭弹射程的影响,并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滑翔飞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升阻比,有助于增大火箭弹的射程;另外在转弯结束时,弹道倾角的变化对火箭弹射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38.
飞行器变质心控制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理简化基础上,推导了滑块运动与飞行器姿态角运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配平攻角产生机理及条件;同时还深入分析了轴向位置、横向偏移量、质量比等滑块结构参数对配平攻角的影响;以及不同配平条件下弹道落点偏差情况。结果表明,气动阻力与系统质心偏移弹体纵轴是产生配平攻角两个必要因素,系统静稳定是产生配平攻角的前提条件;轴向位置决定了系统静稳定裕度,与配平攻角呈反比关系;横向偏移量改变控制力矩的力臂,与配平攻角呈正比关系;质量比对力臂和系统静稳定裕度均有影响,与配平攻角呈线性或非线性正比关系;变质心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低空段。 相似文献
239.
240.
预旋喷嘴径向角度对预旋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降低低位进气预旋流路的气动损失,针对带有不同径向角度(0°~30°)预旋喷嘴的预旋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流动特性、温降特性和比熵增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旋喷嘴径向角度的增大,预旋系统无量纲温降先增大后减小,流动阻力减小,预旋系统的流量随之增大。旋转雷诺数为2.3×107时,预旋喷嘴带径向角度的预旋系统无量纲温降比传统喷嘴最大可提高18.3%,存在某一角度使预旋温降特性达到最好。预旋系统内的耗散主要发生在预旋腔和共转盘腔内,径向角度为10°时其比熵增变化量分别占整个预旋系统总体比熵增的42.4%和30.2%;合理设计预旋喷嘴的径向角度,能改善预旋腔内气流的流动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整个预旋系统的不可逆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