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0篇 |
航天技术 | 61篇 |
综合类 | 9篇 |
航天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阐述了对于机载雷达,测高精度不高,特别是对远距离目标的测高精度更差,因而利用机载雷达提供的高度信息进行空海目标分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能有效地利用目标高度信息进行空海目标分类,把空海目标分类问题看成是一个u检验问题。首先,给出了用于空海目标分类的判别函数;然后,给出了一种决策规则,并推导出决策门限的计算公式和空中目标误判为海面目标的概率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仿真表明该算法的简易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高升阻比设计是浮升一体化飞艇研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艇身是决定全艇升阻比高低的关键部件。针对飞艇高升阻比布局设计的难度及复杂约束性要求,有效结合艇身精细化气动设计、流动控制和升力体理念,引入高精度气动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探讨构建中央翼+边条耦合、中央翼+端板融合等多种艇身新布局形式,揭示关键几何参数表征与高升阻比特性的影响关系,获得具有高升阻比特征的浮升一体化飞艇艇身新型布局形式。结果表明:与传统混合飞艇艇身构型相比,在保证艇身体积不变和艇身宽度适当控制的前提条件下,中央翼+边条增升耦合艇身构型可提高最大升阻比约77% 以上;中央翼+端板式融合艇身构型可实现最大升阻比值由2.13 提高到3.95 以上,至少提高了85.4%。 相似文献
63.
云对全球的能量收支及大气循环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是影响天气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云顶高度作为云的重要参数,有助于分析云在大气中的物理机制,对局部地区监测和预报具有实质性作用。基于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AGRI)数据反演东北地区云顶高度,采用红外分裂窗查算表方法,并对不同季节和不同云类型建立查算表,探讨基于静止卫星反演中高纬度地区云顶高度的可行性。同时,引入主动式高精度仪器正交偏振云-气溶胶偏振雷达(CALIOP),结合11、12 通道亮温数据搭建云顶高度反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 AGRI遥感的云顶高度与CALIPSO搭载的CALIOP云顶高度变化趋势一致,算法计算效率较高;2) 从4个季节的统计结果来看,均方根误差(RMSE)上都小于2.3 km,平均偏差在500 m左右,受季节的影响较小,反演结果与CALIOP探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 利用该方法基于AGRI结果精度不亚于官方采用的CO2薄片法,该方法估算的RMSE和相对误差较小,并且该算法的反演模型只提取红外分裂窗区通道数据,无需大气廓线资料进行辅助计算,节省计算资源,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4.
65.
本文基于DJI(大疆)精灵4多光谱版无人机能够同时获取地表可见光照片和多光谱影像的特点,提出了使用摄影测量技术构建冠层高度模型(CHM)的方法,并结合多光谱影像应用于红树林分类。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广东省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镇研究区,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的红树林CHM与多光谱影像结合后能够大幅提高红树林的分类精度,可替代传统的机载激光雷达数据;DJI精灵4多光谱版无人机数据获取效率高,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红树林分类,在红树林监测业务工作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利用IRI2012模型分析了电离层薄层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应用中STEC的电离层改正误差分析理论,分析了电离层薄层高度变化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电离层薄层高度变化对电离层穿刺点位置、投影映射函数值、电离层建模结果、电离层模型精化和电离层模型精度评估结果的影响较大.高度截止角为10°时,电离层薄层高度变化导致电离层穿刺点的经纬度差异最大可达3.2°,投影映射函数最高可引入约15.46%的误差,电离层建模结果差异和建模实用误差最高分别达9.71%,3.64%,采用不同薄层高度数据的电离层模型参数拟合和模型精化结果最大可引入约9.26%的误差,采用不同电离层薄层高度数据进行模型精度评定时最大可引入约9.62%的误差.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可知:在实际应用中应采用电离层薄层高度模型,并选取较大的卫星高度截止角来减小薄层高度变化引入的误差;采用固定高度时,区域电离层建模采用与实际电离层薄层一致的固定高度;进行精度评估时,参考数据的电离层薄层高度与需要精度评估的电离层模型薄层高度相等. 相似文献
67.
针对现有下滑规律的不足,考虑水平发射和非水平发射两种情况,根据高斯曲线分别设计了一种指数平方下滑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下滑规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The problem of global geoid determination is usually solved using 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on the oceans, together with an
oceanographic model of sea surface topography, and gravity anomaly data on the continents. Such data, however, enable to obtain
only potential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a reference surface whose absolute potential is unknown. This situation suggests
to modify the classical mixed boundary-value problem of physical geodesy by inserting into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 unknown
additive constant, that must be determined by imposing a suitable additional constraint. Yet, such formulation of the boundary-value
proble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ts mathematical properties, is not unconditionally well-posed, and, furthermore, does
not reflect faithfully the available physical model, as the present knowledge of ocean circulation does not allow to connect
along coastlines the reference surfaces defined on the oceans and on the contin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two different unknown
additive constants, one for the oceans and one for the earth, to be determined by imposing two additional constraints, gives
rise to a more faithful picture of the present physical knowledge,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a new well-posed formulation
of the boundary-value proble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69.
星光折射天文导航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卫星自主导航方式,量测量是影响其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在地球卫星星光折射导航中,折射视高度、星光折射角、折射星像素坐标(折射星矢量)是3种常用的量测量,结合星光折射导航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这3种量测量的获取方法和量测模型,通过仿真和可观性分析比较了相同条件下3种量测量的导航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由于折射星像素坐标可以同时反映星光折射的大小和方向可观性高,而星光折射角和折射视高度仅能反映星光折射的大小,无法反映其方向可观性低,因此折射星像素坐标的导航性能优于星光折射角和折射视高度。此外,本文也对星敏感器精度、卫星轨道高度、星敏感器安装夹角3种因素对3种方法导航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0.
作为风扇出口导向叶片(Outlet Guide Vanes,OGV)低噪声设计系列文章的第1篇,本文在现有压气机气动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加入了噪声评估过程,建立了基于通流设计的气动/声学一体化设计方法。为提高设计阶段的评估速度,以三维升力面理论与管道声学理论为基础,从通流设计和造型设计输出中提取参数,结合转子尾迹模型,建立了转/静干涉噪声的解析预测模型。以现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增压级为对象,采用该模型系统分析了OGV轴向掠形与周向倾斜对转/静干涉噪声的影响,获取了轴向掠形角与周向倾斜角等三维设计参数与风扇噪声的关系图谱,初步确定了低噪声设计较优降噪量的掠和倾组合方案。以此为基础,在保持叶尖子午投影位置和弦长不变的前提下,将叶片前缘和径向积叠进行参数化,采用遗传算法进一步开展了OGV的低噪声优化设计,最终获得了2个优化方案,预估的降噪量达到了8 d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