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309篇
航天技术   61篇
综合类   57篇
航天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91.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高硅氧/酚醛预浸布的树脂含量、挥发分含量和预固化度等质量指标进行了在线测定。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所建立的树脂含量、挥发分含量和预固化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9.20、99.14和99.1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298、0.144和0.124。利用外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t-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近红外的测定结果和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对比,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在预浸布生产线的应用,为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492.
面向火箭结构健康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损伤检测方法,直接将多个通道的振动数据作为输入,并基于由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和残差卷积神经网络ResNet(Residu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组合而成的LSTM-ResNet网络进行损伤识别。其优点在于,首先利用LSTM提取信号的时间依赖特征,减轻了由某些通道信号缺失带来的影响,再利用ResNet在不损耗特征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取空间特征,提高了训练效率和损伤辨识准确性。通过充液圆筒振动放水实验模拟火箭飞行状态下的燃料消耗,并基于自主构建的数据集和公用数据集对LSTM-ResNet、LSTM、ResNet以及ResNet-LSTM网络进行了训练,训练结果表明,LSTM-ResNet组合网络无论在传感器是否存在故障的情况下都具有更好的性能,损伤检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93.
故障注入是一种基于试验的测评方法,是飞行器综合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故障注入技术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故障注入的各种实现方法在飞行器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故障注入技术在飞行器结构、防热、液压、机械等非电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4.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3):449-470
The digital twin-driven performance model provides an attractive option for the warn gas-path faults of the gas turbines. However, thre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need to be solved: (1) low modeling precision caused b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tween gas turbines, (2) poor solution efficiency due to excessive iterations, and (3) the false alarm and missing alarm brought by the traditional fixed threshold method.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gital twin model-based early warning method for gas-path faults that breaks through the above obstacles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ly, a novel performance modeling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make the simulation effect close to the actual gas turbine by fusing the mechanism model and measurement data. Secondly, the idea of controlling the relative accuracy of model parameters is developed.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rror module to the existing model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modeling cycle. The third solution focuses on the early warning based on the digital twin model, which self-learns the alarm threshold of the warning feature of gas-path parameters using th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utilized to analyze actual measured data of LM2500 +, and the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new-built digital model has higher accuracy and better efficiency. The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shows evident superiority in early warning of performance faults for gas turbines over other methods.  相似文献   
495.
针对装备健康管理中关键部件常出现状态异常、性能退化问题,提出了1种兼顾时域统计性和频域周期性的信号数据异常值检测方法.在频域上,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进行频谱分析,根据幅值大的低频谐波的周期选择布林线的计算周期;在时域上,根据不同的置信度,利用移动平均值和标准...  相似文献   
496.
针对系统模块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模块划分问题,提出对数据流图进行抽象化建模,得到抽象数据流图,并对抽象数据流图进行规范化定义,描述在抽象数据流图基础上进行模块划分的规则.针对具体的弹载遥测系统问题,利用抽象数据流图和模糊聚类两种方法进行模块划分;然后计算模块之间总耦合度,得到相对统一的模块划分方案;最后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得...  相似文献   
497.
近年来,国内外微纳遥感星座发展不断加速,通过高频重访大幅提升了对地观测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由于单颗微纳卫星观测能力受限,难以满足多源同步与融合、高品质、大幅宽等数据应用需求。为此,将星座与星簇相结合,以星座化分布满足高时间分辨率需求,以星座节点上的星簇协同观测获取多源、高品质、宽幅数据,构建基于微纳卫星的分布式协同遥感系统,是兼顾上述遥感应用需求的有效途径。智能分布式协同控制是该系统的核心关键,为此,必须研究解决星座+星簇大规模动态微纳遥感星群控制系统的分布协同自主导航、智能运动规划与控制、智能健康预测与管理、智能组网等关键技术难题。在梳理分析国内外分布式微纳遥感系统的基础上,给出分布式协同微纳遥感星群的概念内涵,分析其特有的四方面难题,梳理总结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期为后续该方向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98.
随着拦截导弹弹体长细比的增加和直接侧向力的作用,拦截导弹上全捷联导引头量测信息严重受到弹体弹性振荡和控制力矩激励的影响,从而造成导弹制导精度的下降。针对现有惯导安装在弹体质心附近的振荡波腹处无法敏感导引头振荡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导引头安装微机电陀螺器件测量振荡角速率,构造差分观测量的新状态模型,通过交互式多模型的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对视线角速度的解耦和精确提取。通过构建导弹六自由度制导与控制仿真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打靶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重构后的滤波算法可以将弹体振荡的均方根误差压缩到0.5°以内并有效跟踪弹目视线角速率。  相似文献   
499.
卫星遥测数据通常有2种手段获得,一种是卫星经过地面测控站下传的实时遥测和延时遥测;另一种手段是通过数传分系统下传的全球遥测。全球遥测作为监视卫星载荷健康状态的主要手段,存在数据量大、文件数量较多、人工处理和判读工作量大等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准实时在轨健康监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具备遥测源码定时获取、有效载荷遥测数据提取和解析、遥测数据存储、遥测数据自动判读和特征统计、超限报警、曲线显示和数据输出等功能,可对卫星有效载荷的健康状态进行准实时、自动化的监视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