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航空   362篇
航天技术   87篇
综合类   76篇
航天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研究了推力矢量喷管、升力风扇以及气动舵面共同作用下 ASTOVL升力风扇飞机的飞控问题 ,采用非线性动态逆理论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针对 ASTOVL升力风扇飞机的俯仰控制设计了动态逆控制律 ,并将所设计的控制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满足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 ,具有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韩宁  王立兵  郭宝锋  董健  李宝晨 《宇航学报》2018,39(11):1284-1291
以空间目标为研究对象,针对双基地雷达时间、空间及频率同步误差导致的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散焦问题,提出基于离散多项式相位变换的自聚焦算法。算法首先将目标平动、转动及同步误差导致的相位项统一建模为高阶多项式,利用离散多项式相位变换方法估计高阶多项式系数并据此构建补偿相位项,完成高阶相位补偿。最后进行方位压缩得到高聚焦度的二维ISAR像。算法通过选取合适的延时参数及成像积累时间可得到高精度参数估计及相位补偿,理论分析和仿真校验了算法性能优于常用的非参数化自聚焦算法。  相似文献   
103.
针对遥感载荷下行数据流设计不一致问题,提出了一种遥感载荷地面数据处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对遥感载荷数据流模型描述和任务指令建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方法构建的系统通过配置能够适应不同遥感载荷数据流结构,具备通用性。系统主要处理节点采用刀片服务器完成运算,各个处理节点之间松耦合,实现了插件式部署,可供多节点复杂结构处理系统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满足两侧进气布局飞行器的乘波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进口水平投影可控的流线追踪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基于马赫数分布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在指定进口水平投影为椭圆的条件下,采用该方法设计了内收缩进气道并在设计点(Ma=5.4)和接力点(Ma=4.0)对其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点时进气道都能保持基准流场的波系结构和沿程压力分布,无粘时可以全捕获自由来流,喉道性能与基准流场几乎相等。有粘条件下,设计点和接力点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接力点的流量系数高达0.85。该设计方法为内收缩进气道与乘波前体的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5.
为提高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精度、负载工作能力和响应速度,分析了电机的电气特性与机械特性,建立了连续时间系统下状态空间形式的电机模型,得到了电机转角、转速受控变化的规律;在离散时间控制系统中,采用了状态转移模型预测和估计系统误差,根据电机转动规律反演控制指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与反演,对电机转速、转角进行独立/联合控制的方法;在考虑工程实际应用中电机存在参数、测量等误差的情况下,与PID控制、滑模控制方法进行了负载情况下典型工况的对比仿真。仿真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6.
Because of the strong absorption of extreme ultraviolet radiation by hydrogen and helium, almost every observation with the Extreme Ultraviolet Explorer (EUVE) satellite is affected by the diffuse clouds of neutral gas in the local interstellar medium (LISM).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EUVE result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physical state of the LISM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rface of the LISM and the heliosphere.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s found with the EUVE all-sky surveys shows an enhancement in absorption toward the galactic center. Individual spectra toward nearby continuum sources provide evidence of a greater ionization of helium than hydrogen in the Local Cloud with an mean ratio of H I/He I of 14.7. The spectral distribution of the EUV stellar radiation field has been measured, which provides a lower limit to local H II and He II densities, but this radiation field alone cannot explain the local helium ionization. A combination of EUVE measurements of H I, He I, and He II columns plu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local He I density with interplanetary probes can place constraints on the local values of the H I density outside the heliosphere to lie between 0.15 and 0.34 cm–3 while the H II density ranges between 0.0 and 0.14 cm–3. The thermal pressure (P/k = nT) of the Local Cloud is derived to be between 1700 and 2300 cm–3 K, a factor of 2 to 3 above previous estimates.  相似文献   
107.
The distribution, kinematic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terstellar matter surrounding the Sun can be inferred from ground-based and UV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On a 200 pc scale the local interstellar matter appears inhomogeneous and asymmetric. Although it generally flows towards the lower density region, it is composed of numerous small components a few parsecs in size with slightly different velocities. On a smaller scale the extent and the nature of the Local Cloud which flows over the Su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HST-GHRS observations of nearby stars.  相似文献   
108.
通过了解特种通用飞机改装流程及适航审批各阶段应开展的工作,对特种通用飞机改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其适航审批过程中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9.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扰动力矩分析与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灵慧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07,28(2):287-291
对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逆扰动消除控制的设计方法。该控制器采用将被控对象动态控制和对象扰动控制分离处理的方法研究了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的非线性摩擦干扰力矩、陀螺房内部高速磁悬浮转子系统因框架变速转动对框架伺服系统产生的耦合力矩以及航天器姿态改变导致框架伺服系统本身的参数大范围变化等问题。设计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大大改善了框架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了系统的速率输出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扰动力矩抑制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0.
基于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的TF/TA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增强巡航导弹的低空突防能力,应用非线性动态逆原理设计了具有纵向和侧向解耦能力的TF/TA控制器。这种方法利用了反馈线性化理论,研究通过非线性反馈或动态补偿的方法,将非线性系统变换为线性系统(伪线性系统),然后再按线性系统理论完成系统的各种控制目标设计。由于巡航导弹模型的复杂非线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化方法。针对其各状态变量的时间响应特性不同,采取了分阶控制的方法,将TF/TA控制器分解为内环、中环和外环三层分别设计,这样大大简化了控制器设计的复杂性。最后以某巡航弹为例进行了全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设计的TF/TA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纵侧向解耦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导弹能够准确地跟踪地形轮廓飞行,而且可以有效地绕过地形中的相对高处,并且系统对参数摄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