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航空   1057篇
航天技术   145篇
综合类   160篇
航天   1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提出了一种定量空战决策方法,以空空导弹的攻击区与发射条件为基础,通过定义空战态势指标函数,定量描述空战态势.根据空战态势指标函数值和中远程空战以及近距空战的特点决定采取的机动策略,将空战机动策略与当前空战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使得从空战决策的前因定量计算空战策略的后果成为可能.空战整个过程的分析、评估、决策、机动等环节都是定量进行.建立了战机、目标机、导弹和决策模块的数学模型,给定不同的初始条件,对空战过程进行了仿真,分别验证了中远程空战决策和近距空战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2.
机载吊舱电动逆升压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载制冷系统可为电子设备提供制冷.由于机载吊舱的特点,机载吊舱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传统机载制冷系统差别很大.介绍了现有机载吊舱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不同方案,针对其制冷量偏低、无地面制冷能力等不足,提出了2?kW等级高速电机驱动的逆升压式空气循环制冷方案,详细阐述了其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组件结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制冷性能及性能代偿损失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系统结构紧凑,耗电量小,工作可靠,可提高制冷性能.该系统受飞机飞行状态影响小,可提供地面冷却能力,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机载吊舱环境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83.
采用能量分析方法,对天地往返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入轨方式、发射方法和动力系统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884.
以OAG航班计划数据为基础,对全球大型机场日客运航班的起降波形进行分析并归纳分类,得出锯齿形、梯形、早晚高峰形和叠加形4类航班波.同时,提出4个特征指标用于对航班起降波形进行评估,分别为高峰起降航班占比率、飞行架次标准差比值、高峰起降间隔时间和降落-起飞高峰配对数.以我国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机场为例,分析各机场航班起降波形及其特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型机场客运航班起降波形以早晚高峰形航班波为主,高峰起、降航班占比率均值分别为64.1%和59.0%,飞行架次标准差比值为0.12,日间运行时段尚未形成明显的降落-起飞高峰配对,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航班运作模式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85.
针对某型飞机起飞时燃油系统机翼排气口大量喷油的故障现象,结合飞参数据判读和该型飞机燃油系统的输油、通气原理,分析故障原因,并探讨了故障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86.
对流天气是空域通行能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建立对流天气条件下空域通行能力短缺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空域资源配置效率。从对流天气影响信息解释转换、容量评估与预警及空域响应预案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趋势是:对流天气逐渐通过各种解释转换模型被量化为对空域和航路的影响;对流天气下空域通行能力主要受管制员工作负荷的限制,只有准确评估对流天气下的工作负荷,才能做出正确的通行能力短缺预警;对流天气响应方案,逐渐由地面等待、增加同航迹间隔、返航、备降等高耗能的流量控制措施,转向以灵活使用空域预案确保改航方案的实施方向发展。课题的应用前景是可以化解对流天气下交通需求与空域通行能力不平衡的矛盾,提高预警准确度,减少响应前置时间,提高流量管理与容量管理协同运行的效率,减轻对流天气造成的航班延误,减少航空器运行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7.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2):3167-3175
The Mixed Inert Gas (MIG) produced by the novel Green OnBoard Inerting Gas Generation System (GOBIGGS) mainly consists of carbon dioxide, nitrogen and oxygen. Because of the large solubility of carbon dioxide in jet fuel compared with nitrogen, the no gas release or equilibrium model could not be employed any more. In this paper, first,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ullage washing was set up to predict the variation of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ullage and in the fuel, and the gas evolution and dissolution rate were calculated by Fick’s second law. Then, an experimental apparatus was construct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Finally, the numerical comparisons of ullage washing using Nitrogen Enriched Air (NEA) and MIG are presented under various flow rates and fuel loads, and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variation of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ullage is nearly identical whatever the inert gas is NEA or MIG. However, the variation of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fuel is disparate, and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rapidly if the inert gas is MIG, especially when the fuel load is low or the flow rate of the inert gas is high. Besides, MIG could suppress the rising trend of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ullage when the aircraft ascends if the fuel tank is fully washed into an equilibrium state on ground.  相似文献   
888.
某试验台承担了多项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的试验任务,试验前需要对箭上气瓶进行充气.由于箭上所带气瓶个数较多,充气压力较高,充气所需时间较长,操作人员工作量较大.同时,满足总体单位充气速率要求的难度较大.为了解决以上难题,借助AMESim软件对地面工艺系统进行仿真,获得箭上气瓶充气流量及地面气源压力的变化情况.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在试验系统上增设孔板和增加数显二次仪表等针对性措施,实现了箭上气瓶充气速率在线调节的功能.对气瓶充气流程进行优化,充气气源采取高、低压切换逐瓶供应的方式.经动力系统试验考核,验证了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9.
航母编队在防空时,通常利用舰载警戒直升机机载警戒雷达探测距离远的优势实施对空预警,以提高编队防空作战能力。通过分析航母编队在舰载战斗机甲板待战情况下的防空作战过程,建立了警戒直升机前出距离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模型中有关参数对警戒直升机前出距离的影响,为确定警戒直升机在航母编队防空作战中的前出距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0.
为了使航空公司在机队调配时,能同时兼顾运行成本和运力部署两个问题,以机队运行成本最小和机队货舱可用业载量最大为目标函数,结合航空公司日常运行实际情况和飞机性能方面的考虑,选取合适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机队调配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航空公司机队调配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