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96篇
航空   1080篇
航天技术   119篇
综合类   250篇
航天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通过S7-200自由口通信协议构成上位机-下位机二级控制结构,有利于分布式控制,控制运动机构的精度达到0.001mm。  相似文献   
952.
本文提出一种三维不可压边界层的差分解法。此法中采用了半正交曲线坐标系和涡粘性各向异性的湍流模型,数值分析中采用了变换域和Keller分块差分格式。用本法计算了一个三维边界层实例,计算结果同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53.
李椿萱  金生 《航空学报》1991,12(7):321-330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兰维边界层正、逆向问题的有限元格式。格式采用了对壁面法向进行Galerkin加权,沿壁面进行子域加权并作双向推进的弱解形式。它不仅可节约内存,同时还可通过与等参元素的结合应用给出CFL条件的显式表述,保证了问题的快速求解。进行逆模态计算时,以位移厚度作约束条件,通过Lagrange乘子直接引入边界层方程的有限元类比中进行整体求解。算例表明该格式模拟三维边界层流动是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954.
J—7飞机最小阻力重心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验算了J-7飞机的稳定边界和前操纵边界,简单分析了其重心使用范围。进一步讨论,估算了J-7飞机和J-7改型机最小阻力的重心位置,对估算方法也作了简单介绍。结果表明:J-7改型机最小阻力重心位置较原J-7飞机有所前移,但是,只有在平尾处相对下洗角很大时,两者的最小阻力重心位置才有可能在稳定边界之内,否则均在稳定边界之外。  相似文献   
955.
本文借助于运动坐标系用显式有限元算法求解烧蚀动边界的传热问题。通过坐标变换,在变换平面内确定固定的有限元结点,物理平面内对应的结点随边界的烧蚀而运动。在线性插值函数模式下温度的时间导数在三角形单元中处处相等的假设下导出有限元方程的显式计算格式。对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端头帽在再入飞行中的烧蚀和瞬时温度场的计算结果与用有限差分法计算的结果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956.
高超声速再入体表面热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计算效率较高的标量对角化隐式NND格式,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影响再入体表面热流计算准确的诸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Steger-Warming通矢量分裂、Van Leer通矢量分裂和通量差分分裂方法及相应熵修正方法对热流的分辨能力,并阐明了在物面边界上采用二阶中心格式、二阶中心和二阶迎风混合格式、以及一阶迎风格式等不同边界格式对热流计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通量差分形式NND格式对钝锥和钝双锥高超声速粘性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的热流分布。  相似文献   
957.
张宝琴  陆志良 《航空学报》1988,9(4):123-131
 本文给出计及边界层汇流效应的多段翼型失速特性的解法。用高阶奇点分布面元法(Panel Method)求位流解,然后进行各翼段粘性尾迹形状迭代,并解出正常边界层和汇流边界层特性。当翼段上有后缘分离时,还要确定分离尾迹的形状,用位移厚度当量源(汇)模拟粘性效应。进行粘/位流迭代直至收敛。上述方法在超过多段翼型失速迎角时仍然有效。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58.
二维可压缩自由剪切层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二维可压缩自由剪切层存在相对稳定的大尺度拟序涡结构,流场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这样一个反问题出发,应用常微分方程奇点理论对NS方程进行了分析,维持大尺度拟序涡结构的条件是流场内有交替出现的能量不平衡点,鞍点是温度极大值点,结点是温度极小值点;压缩性增加抑制了结点的生成和持续,是导致可压缩自由剪切层厚度增长速度比不可压情况变小的机理;得到的结论可以合理解释现有的物理现象.其次,对于目前研究可压缩自由剪切层广泛应用的对流马赫数进行讨论,认为在建立过程中采用鞍点是压力极大值点假设条件不合理,得出的公式不能反映介质特性,本文采用鞍点是温度极大值点作为假设条件,提出新的求解对流马赫数的公式.根据流动机理分析,提出通过在流场内建立交替出现的鞍点和结点,触发大尺度拟序涡结构,解决超燃冲压发动机混合问题;理论上给出大尺度拟序涡结构频率条件.  相似文献   
959.
本文用势流-边界层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低速翼型的分离和失速。势流用对称面元法。边界层用改进的滞后掺混法,考虑了高阶项影响,适用于计算分离。文中对粘流-无粘流耦合方法作了改进。改进的半反-局部联立耦合方法,考虑了相邻点之间的作用,收敛性较好。计算了NACA4412翼型在不同迎角下的压力分布和气动力。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算例表明,翼型高升力状态计算必须包括尾流的作用,也应当对势流计算压力与实际压力之间的差别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60.
为了研究涡发生器(VGs)间距λ对控制边界层分离效果的影响,选取了4种涡发生器间距,λ/H(H为涡发生器高度)分别为5,7,9,11.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带逆压梯度的平板边界层分离流动及VGs控制分离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有无VGs控制时,湍流场中大尺度相干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分别从旋涡间距、边界层内流体动能、压差损失等方面考察了VGs间距对控制流动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λ/H为5时,VGs间距过小抑制了旋涡的展向发展,λ/H为9,11时,VGs间距过大边界层内流体动能偏低,当间距λ/H为7时流动控制效果更优,此时计算域压差损失最小,相比较无VGs控制时,压差损失降低了3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