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1篇 |
免费 | 689篇 |
国内免费 | 35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79篇 |
航天技术 | 386篇 |
综合类 | 252篇 |
航天 | 2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development of a powerful parameter estimation routine and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HOST is described. With this tool approaches are being made towards new strategies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imed at providing highly accurate and nevertheless run-time efficient simulation models. The identification routine is capable of optimizing parameterized models in both dynamic time domain simulation and static (e.g. trim state variation) conditions. Examples of both cases are presented to emphasize the improvement in the system response prediction and to demonstrate the abilities of th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onlinear simulation platfor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s accomplished by the DLR Institute of Flight Research and the ONERA Systems Control and Flight Dynamics Department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in the research on rotorcraft flight dynamics modeling and model identification. Future activities that require extensive high fidelity modeling are in the scope of the current and coming modeling activities that include the use of the presented methods and software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32.
针对采用水作为二次流工质的流体喉部进行了冷流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该种固体火箭发动机流体喉部的一般规律,包括不同二次流射流方式,不同二次流流量下流体喉部的扼流性能,推力偏角及推力效率,数值模拟及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扼流性能与二次流的注射位置、注射角度及流量比有关,且随二次流/主流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喉部二次流喷射能有效的调节有效喉部面积进而调节推力大小,当流量比为0.4时,最大有效喉部面积比为0.8;扩张段二次流喷射能有效调节推力方向,当流量比为0.4时,最大推力偏角为20°;喉部二次流与扩张段二次流入射位置存在相位差可有效降低喉部与扩张段二次流干扰. 相似文献
33.
可压缩流动激波装配在格心型有限体积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展了一种基于格心型有限体积方法(FVM)的激波装配算法。通过定义网格节点属性可以灵活调用激波装配和激波捕捉计算方法。在使用激波装配方法时,激波节点运动速度和下游运动速度通过Rankine-Hugoniot(R-H)关系式获得,同时采用非结构动网格技术描述激波的运动以及调整其他网格节点的位置。流过激波面元的通量为上游单元的基本通量,物理概念更加清晰,通量计算也更为准确。在计算过程中,网格节点属性可以发生变化,以此实现对带有拓扑变化流场的描述。数值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同时能有效地避免由于捕捉激波而出现的数值问题。 相似文献
34.
利用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曲线成功实现了涡控蛇形进气道参数化描述,并运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其中两个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化研究.仿真结果表明:①第二S弯上壁面两侧后掠状凸起型面诱导的受控旋涡能够将低能流牵引至出口两侧,从而抑制大范围的气流分离,但凸起角取值需权衡选取,否则将不利于涡控蛇形进气道综合性能的改善.②通过抬高第二S弯下壁面能够减缓上壁面沿程逆压力梯度,进而影响第二S弯上壁面的流态,恰当的取值能够以微小的总压损失换取大幅度的畸变改善.③当设计参数选取恰当时,涡控蛇形进气道在设计状态下总压恢复系数为0.9667,畸变指数为0.2451.进气道性能较传统方案有显著改善,使得蛇形进气道迈向工程实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5.
对于现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而言,除了需要保证高超声速的性能外,还必须兼顾满足工程需求的亚跨超声速特性。首先,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流动求解器,结合基于Kriging模型的代理优化算法,开展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宽速域翼型的优化设计研究,设计出了一种下表面具有双\"S\"形特征的新翼型。综合性能评估结果表明,该翼型相比于常规的高超声速翼型,在跨声速和高超声速下具有更加优良的气动特性;其跨声速状态下的升阻比达到78.9,高超声速状态下的升阻比达到5.94,能够实现宽速域内良好的综合气动性能。其次,开展了仿德国\"桑格尔号\"(SANGER)空天飞机运载机机翼的气动特性研究,对配置宽速域翼型与常规高超声速翼型的机翼进行了气动力特性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配置新翼型的机翼在宽速域范围内整体气动性能更优,说明所设计的宽速域翼型在三维机翼上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偏转弹头导弹的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偏转弹头是一种新的导弹操纵方式,动力学建模是对其研究的基础。偏转弹头导弹可以看成由弹头和弹体组成的多体系统,应用多体建模方法Schiehlen法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首先把弹头和弹体的运动状态用广义坐标表示,弹头的绝对运动由相对运动原理得到,根据牛顿 欧拉动力学方程分别写出弹头和弹体的质心移动方程和绕质心的转动方程,再运用达朗伯原理的理想约束性质消去方程中包含的约束力,同时方程的数目也减少到与系统的自由度数相同,从而得到维数与系统自由度数相同的二阶标量微分方程组。最后仿真验证模型,并分析得到偏转弹头导弹的一些特点,即偏转弹头导弹具有控制效率高,机动过载大,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快速响应控制方式。研究表明对于像偏转弹头导弹这类刚体数目少、但自由度数目较多的多体系统,其动力学建模适合使用Schiehlen法。 相似文献
37.
蛇形进气道涡控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概念设计的蛇形进气道畸变大、总压恢复系数较低以及相应流场控制技术存在局限性等缺点,对典型蛇形进气道内通道二次流的涡动力学形成及其对气流分离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蛇形进气道涡控设计概念,并利用数值仿真进行了初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型方案相比,蛇形进气道涡控设计方案成功抑制了上壁面大范围的气流分离,巡航状态畸... 相似文献
38.
39.
40.
本文构造了轴向大扰动,径向小扰动轴对称速势方程的AF-2分解格式,计算了IC型皮托管式进气道的跨音速内外流场,并对这种分解格式进行了线化的稳定性分析。分析表明:AF-2方法的稳定性优于SLOR方法,其收敛速度至少比SLOR方法快10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