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73篇 |
免费 | 1879篇 |
国内免费 | 121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753篇 |
航天技术 | 997篇 |
综合类 | 1020篇 |
航天 | 7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269篇 |
2021年 | 297篇 |
2020年 | 285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304篇 |
2017年 | 329篇 |
2016年 | 320篇 |
2015年 | 304篇 |
2014年 | 358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445篇 |
2011年 | 444篇 |
2010年 | 341篇 |
2009年 | 385篇 |
2008年 | 326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260篇 |
2005年 | 274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208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55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85篇 |
1995年 | 128篇 |
1994年 | 144篇 |
1993年 | 125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107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90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为了研究空气流量分配对驻涡燃烧室对排放特性的影响,了解对驻涡燃烧室内污染物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一个能够改变中心钝体宽度、仅凹腔供油的驻涡燃烧室.在常压下对该驻涡燃烧室进行了排放特性试验,进口温度保持200℃.试验中,燃烧室进口马赫数为0.15~0.3.影响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雾化质量、凹腔当量比以及与进口马赫数相关的驻留时间等.总体来说雾化质量、凹腔当量比的提高对降低CO和HC的排放是有利的,但是这会使NOx排放增加.在低凹腔当量比时,CO排放曲线变化下降比较平缓,甚至出现上升趋势,而HC排放曲线比较陡峭.这是由于HC的消耗速度比CO消耗速度快,随着凹腔当量比的增加,供油压力提高,燃油雾化粒径变小,燃油蒸发时间缩短,使HC排放快速减少,中间产物CO大量产生而来不及消耗.凹腔当量比进一步上升时,由于燃烧温度的提高,使得CO排放快速减少.在燃烧室内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和消耗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只能作一些定性的分析,而CO和HC的反应过程相对简单.通过对不同钝体槽宽下,具有相似凹腔前壁流量的工况的比较,发现CO和HC的形成主要受凹腔内工作状况影响,而NOx的形成过程更复杂,主流也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2.
563.
本文采用直接过滤的Navier-Stokes方程组作为可压缩湍流大涡模拟控制方程组。方程组中因过滤产生的高阶相关项用Taylor级数展开近似,但仅保留级数的一阶导数项。这样产生的误差相当于丢失了模型的部分耗散作用,本文用一种动力学非线性亚格子模型来补偿丢失的耗散影响。本文根据Caylay-Hamilton定理导出了一个非线性亚格子模型,模型中包含的系数由动力学模式确定。与传统的动力学Smagorinsky模式相比,这种动力学非线性模型(DNM)稳定性更好,且不需要在统计均匀方向进行统计平均来计算模型系数,因此减少了计算开销。本文用这种非线性亚格子模型对绕双椭球高超声速湍流进行了模拟,并将所得结果与实验值、计算值及理论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可压缩湍流流场。 相似文献
564.
565.
566.
567.
航站楼离港客流量在短时期内呈现准周期性规律变化,易受航班计划、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点。为了实现航站楼短时客流量的准确预测,在传统K 近邻(KNN)算法基础上增加了航班计划状态模式匹配方法,以航班计划包含的多维属性作为特征选取相似历史运营日作为预测基准向量,建立基于航站楼短时客流量预测的双层K 近邻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与ARIMA模型和传统K 近邻模型等进行比较,证明双层K 近邻模型预测误差更小,精度更高,模型拟合度相对传统K 近邻模型提高了8%~10%,为航站楼短时客流量精确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68.
卫星红外辐射场理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红外辐射场理论建模通用框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卫星的几何构型进行建模;通过背景辐射的非均匀化考虑,根据相应的物理模型对卫星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卫星外表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场分布。 相似文献
569.
电离层峰区的等离子体漂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垂测数据、利用伺服模式讨论了中低纬上空电离层峰区等离子体垂直漂移速度的日变化形态及其随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等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漂移速度的凌晨凹陷与日出凸起现象,指出了可能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70.
通过流场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对环喉型塞式喷管进行了研究,对比计算了不同外流条件下塞式喷管的流场结构和性能.分析表明该塞式喷管的结构方案独特,具有稳定的高空高速性能,与传统的钟型喷管相比低空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