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9篇 |
免费 | 251篇 |
国内免费 | 31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27篇 |
航天技术 | 232篇 |
综合类 | 186篇 |
航天 | 3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134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航空发动机间冷器及回热器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航空器发展对航空发动机经济性和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间冷回热循环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间冷器和回热器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间冷回热循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间冷回热航空发动机的研究背景,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航空发动机间冷器与回热器的换热表面研究、热交换器优化工作、间冷器及回热器与航空发动机整机匹配研究和新型高温热交换器技术,提出了航空发动机间冷器及回热器相关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燃气轮机涡轮叶顶间隙气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流动对其流道内气动损失、传热状况甚至总体效率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是降低涡轮气热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叶顶间隙区域的流动传热机理及其气热控制一直是燃气轮机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鉴于此,从叶顶间隙泄漏流动机理及影响因素、间隙泄漏控制方法、叶顶传热冷却机理、影响因素与控制、叶顶间隙气热优化以及过渡态叶顶间隙变化规律及建模与控制等方面对国内外近十年来涡轮叶顶间隙气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总结了叶顶间隙泄漏流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流动传热试验与数值计算方法等。最后,对涡轮叶顶间隙气热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75.
76.
聚酰亚胺胶粘剂的粘接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摩尔的酮酐(BTDA)和醚胺(ODA)在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合成了线形缩聚型聚酰胺酸(PAA),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TGA对其热关环亚胺化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热分解温度可达600 ℃,所成薄膜具有良好的韧性。同时采用纳迪克酸酐(NA)为封端剂,通过调整NA/BTDA/ODA的比例,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PAA预聚体,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热关环亚胺化后进行差热分析,表明其端基交联固化温度为350 ℃左右,且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峰温向高温方向移动。TGA表明,热固性聚酰亚胺(PI)交联固化后的热分解温度为483 ℃左右。采用上述线形缩聚型PAA与热固性PI共混,将固化后线形缩聚型PI的韧性与热固性PI高温性能结合起来,直接用做耐高温胶粘剂,可以获得较高的室温和高温剪切强度,并具有良好的高温热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77.
曲率和挠率对圆截面螺旋管道粘性流动的三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ermano的曲线正交坐标系下的完全N-S方程,采用摄动方法求解了圆截面螺旋管道内的粘性流动,得到完全三阶摄动解,研究了曲率和挠率对二次流动和轴向速度的一阶、二阶和三阶作用。在曲率一阶项的作用下,截面上形成方面相反的两个二次涡,轴向速度最大值移向外侧;曲率的二阶项使二次涡的中心移向外侧;在曲率和挠率的高阶项(二阶和三阶)的共同作用下,靠近下半截面的涡增加,同时,二次涡的中心和轴向速度最大值移 相似文献
78.
79.
基于系统级的一维热流体模拟分析,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分析0.3 m低温风洞液氮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开展了系统漏热、两相流及缓冲罐中液氮容积等流体动力学分析;在系统现有控制策略及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基于该数学模型开展了系统压力动态响应分析,获得了在阀门动态调节过程中管网压力的瞬态响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总体误差控制在10%以内。喷射压力一致化改造避免了阀间干扰,添加的回流管道消除了供给末端的两相流现象,使喷射压力控制精度达到1.1%,调节时间减少到23 s,实现了风洞总温快速安全调节和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80.
基于ANSYS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用机械密封的二维稳态传热模型,依靠经验公式确定了模型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了密封环的温度场和热载变形,分析了密封端面比压、回流流量以及不同材质对密封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密封端面最高温度发生在靠近密封环内径处,且密封端面比压越大密封环温度梯度越大;密封环热载变形呈收敛间隙,最大变形发生在动环端面的外径处,其值约为2.2μm;密封环端面最高温度随回流流量增加而减小,当回流流量从0.1~0.6 kg/s变化时,密封环端面最高温度可降低18%(从100℃降至82℃);当回流流量增大到0.3 kg/s时,继续提高对密封环端面温升的控制不再显著;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摩擦副材料能够显著降低端面温升和温度梯度,提高密封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