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59篇
航空   797篇
航天技术   79篇
综合类   107篇
航天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针对横列式双旋翼直升机旋翼下洗流对机翼的气动干扰影响,建立了旋翼对机翼的干扰计算模型。该模型首先基于万向铰旋翼建立了挥舞运动方程,以得到桨叶挥舞角,然后对桨叶采用非定常Beddoes翼型模型计算气动力和力矩,以考虑桨叶大负扭转带来的失速影响,接着引入动力人流模型获得旋翼处的诱导速度。最后运用经典方法,以XV-15倾转旋翼机为算例,计算了配平状态下旋翼对机翼的向下载荷,并与GTRS模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32.
李喜乐  杨永  张强  夏贞锋 《航空学报》2013,34(4):750-761
 在绕三角翼的跨声速流动中,随着迎角的增加,三角翼上的涡破裂位置会出现突然前移的现象。针对这一与亚声速下不同的流动现象,采用带曲率修正的Spalart-Allmaras(SAR)湍流模型,求解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对不同迎角下绕65°后掠尖前缘三角翼的跨声速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SAR湍流模型的脱体涡模拟(DES)方法,对由激波干扰导致的前缘涡破裂位置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SAR湍流模型能准确地模拟出三角翼上的激波系统和旋涡结构,并能准确模拟出由于激波干扰导致的涡破裂位置突然前移的现象。此外,对涡破裂后流场的非定常数值研究发现,支架前端正激波的干扰作用使得涡破裂位置向下游移动比较突然,而向上游移动则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933.
A design study of wing tip devices at high and low speeds is described.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study is an equivalent drag approach containing both aerodynamic drag gain and structural weight penalty. A comprehensive parameter study is carried out using a rapid aerodynamic prediction tool named Lift and Drag Component Analysis (LIDCA). Adding to an available lifting-line method a databased module for airfoil data is employed that uses results of two-dimensional flow simulations by multidimensional interpolation. Detailed validation studies of the method at high lift and high speed have demonstrated good accuracy. RANS computations of the selected wing tip designs confirm the predicted benefits at cruise condition. The results of the most effective wing tip designs are analysed at both flight conditions. Finally, option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at take-off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934.
旋翼固定翼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概念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些年来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发展迅速,并获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结合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提出一种旋翼固定翼复合式飞行器布局方案,兼具优异的垂直起降性能及高速飞行能力,具有转换过渡稳定平滑、可控性强的特点。在该旋翼固定翼复合式布局中,特型旋翼可旋转以提供垂直升力,也可停转、锁定与固定式机翼保持平行,最终转换为固定翼面使得飞机转换为固定翼布局,并在机翼上布置矢量推力装置,实现高速飞行。概念设计研究围绕设计方法、特型旋翼、矢量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展开,并开展了平飞模式飞行特性、垂直起降模式飞行特性、航程、航时以及飞行操纵等性能的分析。通过试制小型原理验证机,并对各飞行状态及转换过渡飞行进行飞行试验,验证了该布局的可行性。结合实际算例展开分析计算,验证了该方案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35.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9):71-8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the applications of UAVs have been extensively explored. In the fiel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he relay nodes are often used to extend network coverage. However, traditional fixed ground relays cannot be flexibly deployed due to their low heights and fixed locations. Hence, deploying UAV as relay node is a promising solution and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n UAV-enabled relaying network in which a fixed-wing UAV is deployed between the Base Station (BS) and Ground Users (GUs). We study the energy-efficiency gap between the link “BS-UAV-GUs” and the link “BS-GUs”, and jointly optimize UAV relay transmission power and flight radius to achieve the highest energy-efficiency. Firstly, the UAV/BS-GUs channels models and the UAV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 are built. Secondly,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 function is formulated to maximize the energy-efficiency gap. Then,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divided into a two-step iteration process, in which the UAV relay transmission power and flight radius are adjusted to maximize the energy-efficiency gap. Fin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simulation scenarios (such as cities, forests, deserts, oceans, etc.) are show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lways find the optimal UAV relay transmission power and flight radius settings, and achieve the largest energy-efficiency gap. The convergency speed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fast, and can obtain the optimal solution within only a few iterations.  相似文献   
936.
本文通过数值求解三维可压缩雷诺平均NS方程,研究发析了振动三角翼的三维复杂非定常流场,其中对流场项计算格式的空间离散在平行物物理面方向与物面法线方向的空间导数分别采用二阶NND格式和由NND格式高阶插值而得到的三阶迎风格式,时间推进为隐式LU分解方法,并使用了修正的代数BL湍流模型模拟高雷诺数的湍流流动。  相似文献   
937.
无人机的新颖机翼-前掠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采用前掠翼气动布局并非鲜为人知,但无人驾驶飞机采用前掠翼却前所未有。本文通过对前掠翼的气动、结构等特性分析及其关键技术的解决,阐述了前掠翼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为未来无人机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38.
亚、跨音速三维机翼气动外形反设计的控制理论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进行了基于控制论的气动外形反设计方法研究,根据给定的目标函数推导了在物理空间上描述的共轭及相应的边界条件,通过构造共轭方程耗散通量项,以及使用特征线理论处理远场边界等措施,研究了共轭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使用Hicks-Henne函数来描述设计变量扰动对机翼表面外形的影响,通过网格扰动获得度量矩阵变分来获得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敏感性导数,优化过程使用拟牛顿优化算法,通过对流场计算、共轭方程数值求解、敏感性导数求解和优化算法这四个方面的有效结合,成功地发展出了一种机翼气动外形反设计方法,进行了机翼气动外形反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在设计理论及可实现性方面,特别在跨音速及复杂外形气动设计方面比以往设计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优越性,且设计结果较为可靠,在现有计算条件下是一个好的设计方法,时间花费也较少。  相似文献   
939.
介绍了风洞试验中常采用的前最转捩和后最转捩的特点以及使用中的限制,通过某超临界机翼的试验与数值计算压力分布的比较,重点分析了不同位最的固定转捩对机翼压力分布的影响,并对机翼测压试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通过对高雷诺数风洞试验结果的研究,讨论了低雷诺数风洞中利用自由转捩技术模拟高雷诺数情况下机翼压力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940.
旋翼桨叶非定常挥舞运动的分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旋翼桨叶的实际气动环境出发导出了桨叶的非定常挥舞运动方程,其中考虑了影响旋翼桨叶非定常挥舞运动的各种因素,包括旋翼入流的时滞效应及前行桨叶的压缩性和后行桨叶的失速特性。给出了计算桨叶非定常挥舞运动的递推公式,并进而描述了旋的整体挥舞运动。最后以某型直升机为例,计算了直升机悬停及前飞中旋加变距操纵后旋翼桨叶挥舞运动响应的过渡过程,结果表明:用本文所述方法能合理地计算旋翼桨叶挥舞运动的非定常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