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417篇
航天技术   139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低地球轨道的原子氧化学性能非常活泼,能使金属铜氧化。XRD(X射线衍射)、XPS(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结果表明:原子氧作用后,铜的表面生成了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从而使铜的导电性能、光学性能、焊接性能和结构强度下降。铜与原子氧的氧化反应与温度有关,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反应更加容易。地面试验结果表明:生成的氧化铜或氧化亚铜在原子氧撞击作用下,从试样表面脱落,并沉积到其他试样的表面,从而对其他表面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在轨航天器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文章对磁力矩器用4种聚合物材料进行原子氧和真空效应评价试验,利用新型的原子氧环境模拟设备及其他分析手段对试样的质量损失率(SAML)和表面形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环境会导致材料产生质量损失,4种材料的真空质损最大相差24倍;原子氧作用导致聚合物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且造成材料的质量损失,4种材料的质量损失率最大相差25倍;原子氧与有机硅物质反应能够形成保护层,可以抑制原子氧对材料内部的进一步侵蚀。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70、85、100℃下的循环水浸吸湿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水浸温度下的吸湿-脱湿行为规律。同时,对循环吸湿-脱湿过程中的试样进行层间剪切强度测试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循环吸湿各个阶段的纤维基体结合状态。结果表明,水浸温度越高,水分的扩散速率越快,饱和吸湿率越大。经过循环吸湿后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仍满足Fick第二定律,吸湿后层间剪切强度下降,湿热循环次数越多下降的越明显。脱湿后层间剪切强度有所恢复,水浸温度越高造成的不可逆破坏越大,层间剪切强度恢复的越少。干态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1℃,吸湿后下降了37℃。  相似文献   
104.
新型的多孔材料以其重量轻、强度高备受航天工程设计人员的亲睐,尤其是作为隔热材料使用,可以说是航天工程热防护系统的热门材料.多孔介质在辐射热传递方面具有吸收发射和散射的功能,这些功能在其接受外来热流的作用下,于内部达到热能量平衡,求解这一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辐射热流在材料中的分布.由于求解这一方程的困难,许多学者对材料特性...  相似文献   
105.
Burles  S.  Tytler  D. 《Space Science Reviews》1998,84(1-2):65-75
We present our measurements of the deuterium to hydrogen ratio (D/H) in QSO absorption systems, which give D/H = 3.40 ± 0.25 × 10-5 based on analysis of four independent systems. We discuss the properties of two systems which provide the strongest constraints on D/H. We outline the systematic effects involved in measurements of D/H and introduce a sophisticated method of analysis which properly accounts for these effects.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脉冲星估计星载原子钟钟差是实现卫星自主守时的途径之一。为充分分析基于脉冲星的自主守时系统性能,利用实测的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和中子星内部组成探测器(neutron star interior composition explorer, NICER)的PSR B1937+21脉冲星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星载原子钟和脉冲星的误差特性。设计了脉冲星守时系统框架和星载原子钟钟差估计方法。以实测的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为基础,计算分析了脉冲星守时系统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若脉冲星的脉冲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 TOA)解算精度为1 μs/30 d,则原子钟钟差估计精度可达到优于1 μs的水平,初步验证了脉冲星守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7.
The evolution of luminous QSOs is linked to the evolution of massive galaxies. We know this because the relic black-holes found locally have masses depend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host galaxy’s bulge. An important way to explore this evolution would be to measure dependences of black-hole masses and Eddington accretion ratios over a range of redshifts, i.e., with cosmological age. For low redshift QSOs (and their lower luminosity Seyfert galaxy counterparts) it has been possible to infer black-hole masses from the luminosities and velocity dispersions of their host-galaxy bulges. These masses agree with those virial black-hole masses calculated from the Doppler widths of the broad Hβ emission lines. The latter method can then be extended to more distant and luminous QSOs, up to redshifts of 0.6 with ground-based optical observations. We discuss ways to extend these explorations to higher redshifts – up to 3 using the widths of QSOs’ broad UV emission lines, and in principle, and to redshifts near 4 from ground-based infrared observations of rest-frame Hβ at 2.5 μm. We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investigating the accretion history of the higher redshift QSOs using measures of Eddington accretion ratio – the soft X-ray spectral index and the eigenvector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es of QSOs’ UV emission-line spectra.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半导体光吸收原理,设计出一种光纤温度传感器,它可实现强电磁干扰下高空无人机内的环境温度测量,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的特点。该测试仪用GaAs晶片作为温度敏感元件,采用透射式结构,利用双光束补偿原理消除了光路扰动产生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20-85℃的范围内有良好的温度响应。  相似文献   
109.
A modification of the Zimont turbulent combustion model is presented; the modificat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describe processes in diffusion and homogeneous flame fronts as well a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that cause flame destabilization.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equation for a reaction completeness extent (completeness of combustion). The model realization to simulate the premixed combustion is described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turbulent combus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e a process of flameout downstream of the flameholder.  相似文献   
110.
李林  林宇震  张弛 《航空学报》2015,36(2):484-491
冲压转子发动机是冲压发动机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有机结合,其结构简单。冲压转子发动机燃烧室由于其内部受到强离心力场的作用,燃烧室火焰的稳定燃烧以及传播都会受其影响。为了得到离心力场对分级燃烧中两级联焰的影响规律,本文进行了试验研究工作。针对燃烧室在强离心条件下的燃烧特点,采用弯曲通道模拟气流的离心效应。在弯曲试验段上对预燃级和主燃级进行了联焰研究,试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进口气流速度范围为10~70m/s。试验中考察了离心力、燃油分级比例以及主燃级燃油喷射初始角度对联焰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燃烧方案的可行性,为冲压转子发动机燃烧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