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航空   301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1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41.
In August 2005 NASA launched a large orbiting science observatory, the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MRO), for what is scheduled to be a 5.4-year mission.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surface is a principal goal of the mission. One consequence of this goal however is the need for a low science orbit. Unfortunately this orbit fails the required 20-year orbit life set in NASA Planetary Protection (PP) requirements [NASA. Planetary protection provisions for robotic extraterrestrial missions, NASA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NPR 8020.12C, NASA HQ, Washington, DC, April 2005.]. So rather than sacrifice the science goals of the mission by raising the science orbit, the MRO Project chose to be the first orbiter to pursue the bio-burden reduction approach.  相似文献   
542.
国际行星保护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行星保护的定义,然后回顾了国际行星保护政策的提出和演化过程,给出了当前国际行星保护政策针对不同目标和任务形式的最新要求,简要介绍了美、欧、日、俄和印度等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机构在行星保护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情况等发展现状,对行星保护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行星保护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43.
The science community has continued to be interested in planetary entry probes, aerocapture, and sample return mission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lar System. As in the case of the Galileo entry probe, such missions are critical to the understanding not only of the individual planets, but also to further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It is believed that Saturn probes to depths corresponding to 10 bars will be sufficient to provide the desired data on its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 aerocapture mission would enable delivery of a satellite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how gravitational forces cause dynamic changes in Saturn’s ring structure that are akin to the evolution of protoplanetary accretion disks. Heating rates for the “shallow” Saturn probes, Saturn aerocapture, and sample Earth return missions with higher re-entry speeds (13–15 km/s) from Mars, Venus, comets, and asteroids are in the range of 1–6 KW/cm2. New, mid-density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TPS) materials for such probes can be mission enabling for mass efficiency and also for use on smaller vehicles enabled by advancements in scientific instrumentation. Past consideration of new Jovian multiprobe missions has been considered problematic without the Giant Planet arcjet facility that was used to qualify carbon phenolic for the Galileo probe. This paper describes emerging TPS technologies and the proposed use of an affordable, small 5 MW arcjet that can be used for TPS development, in test gases appropriate for future planetary probe and aerocapture applications. Emerging TPS technologies of interest include new versions of the Apollo Avcoat material and a densified variant of Phenolic Impregnated Carbon Ablator (PICA). Application of these and other TPS materials and the use of other facilities for development and qualification of TPS for Saturn, Titan, and Sample Return missions of the Stardust class with entry speeds from 6.0 to 28.6 k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44.
研究了Ni-B4C复合镀层中,增强相B4C颗粒的热稳定性及镀层组成和性能的相应变化。金相显微结果表明,B4C颗粒在500℃时开始分解,至800℃分解完毕。X-ray衍射、XPS试验证实B4C颗粒分解后与Ni生成新相Ni3B,而且,由于B元素有着向镀层表面聚集的趋势,导致Ni3B首先在邻近表面的镀层中出现。B4C颗粒的分解,极大地降低镀层的硬度,但能有效地提高镀层的抗氧化能力。因此,Ni-B4C若作为耐磨材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500℃,倘若利用它的抗氧化能力,即使在800℃高温下,仍能耐受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545.
柔性自供能技术作为微能源领域新秀,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目前处于实验室向工业技术转化的关键阶段。文中通过对应用场景分析探讨,认为在航空飞行员防护救生领域,柔性自供能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是智能穿戴设备的能源供应,具有应用场景广泛、使用方便、可全周期供能等技术优势。文中对柔性自供能技术在防护救生领域实现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思路:研究制备多效应融合发电器件可实现对环境中多种微能量的广泛收集,可构建全固态柔性超级储能器件,以满足高效储能以及航空环境使用的安全需求,设计充放电并行控制电路以解决全任务场景长时效供能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46.
火箭弹射座椅中央拉环是乘员启动应急离机程序的操纵手柄,同时还承载着对乘员手腕的防护功能。中央拉环的外形影响了抓握的姿势,而不同的抓握姿势,也直接决定了人体手臂的气流吹袭载荷。文中先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弹射座椅中央拉环的外形和使用特点,通过对乘员不同姿势握持中央拉环的耐受力实测,提出了一种有利于乘员做出对抗动作的抓握姿势和外形,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为后续弹射座椅的中央拉环改进设计和乘员上肢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7.
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热防护与发电一体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和机载设备电能需求的综合考虑下,立足发动机能量管理优化,结合CO2的物性特点,提出了以超临界CO2为循环工质的高效热防护与高温发电一体化系统.此一体化方案可以在实现发动机热防护的同时,提供电能、并减少冷却用燃油流量.基于燃油为该一体化系统的唯一热沉,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了两个一体化系统,通...  相似文献   
548.
针对SARS-CoV-2疫情,围绕病人和戴防飞沫面罩的健康人面对面呼吸状态下飞沫的流动传播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采用二维非稳态不可压缩雷诺平均N-S方程描述平均流场,计算区域采用H型结构网格拓扑结构,将多相流的欧拉模型用于描述空气-飞沫流动,湍流脉动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计算获得了呼吸飞沫喷射速度、粒径和入口含量对飞沫流动传播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水平传播线和垂直传播线的飞沫浓度分布。研究表明:呼吸飞沫喷射速度、入口含量和流动传播速度、浓度分布呈正相关性,粒径主要影响飞沫流动传播的浓度峰值大小;呼吸飞沫跟随空气流动先以水平传播为主,后转变为以垂直扩散为主,扩散过程会形成"猫眼"状飞沫云团;呼吸飞沫在气流作用下侵入到防飞沫面罩内形成旋涡,导致防飞沫面罩的失效,因此,防飞沫面罩必须结合口罩共同使用。  相似文献   
549.
静电防护是卫星总装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航天器总装过程的静电控制水平,文章以某型号卫星为例,针对卫星总装实施特点,对卫星的总装过程进行了静电防护的相关试验和分析研究.首先使用FMEA分析表格,提出静电防护的关键项目,再利用静电检测手段,对这些关键项目进行静电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数据分析,查找出卫星总装过程中静电防护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静电控制措施.这些研究成果为航天器总装静电控制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是对航天器总装过程静电防护深入研究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50.
月球粉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开展,面临着月球粉尘危害性的问题,急需开展月球粉尘的研究。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外在月球粉尘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是美国"阿波罗"计划中对月尘的特性、危害性、探测和防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