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9篇 |
免费 | 243篇 |
国内免费 | 30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54篇 |
航天技术 | 100篇 |
综合类 | 111篇 |
航天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为满足复杂战场态势下机载数据的安全性需求,需要建立对航空数据存储卡毁钥能力有效评价的方法。建立航空数据存储卡毁钥能力有效性评价的目的是保证航空装备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是科学、准确评价毁钥设计是否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是航空装备定型列装前必要的信息安全测评过程。通过对航空数据存储卡的典型结构和硬件毁钥原理进行分析,对毁钥后电学、物理和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一种针对航空数据存储卡毁钥能力的评价方法,从数据存储卡读取能力和存储介质损毁状态两个过程对毁钥效果开展评价,从而规范了当前测评机构对数据存储卡毁钥能力评价过程中无统一方法的现状。本文利用该评价方法对某样品航空数据存储卡经硬件毁钥试验后开展毁钥效果分析,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航空数据存储卡毁钥能力评价方法可以很好的评估毁钥设计的效果,确保机载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692.
为分析不同金属硬物对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造成的外物损伤特征差异,选取钢、铜、铝、铅四种材料弹珠作为外来物,以两种角度、多种速度冲击真实叶片进气边缘进行高速弹道冲击试验,并采用数值方法仿真动态损伤过程。结果表明:钢、铜珠冲击时,叶片损伤形貌可分为凹坑、撕裂和缺口,产生撕裂形貌时,小角度相比于大角度冲击需要更高的冲击速度,铜珠相比于钢珠冲击需要更高的速度;铝、铅珠因冲击时自身变形较大,对叶片只能造成挤压变形。仿真结果表明:在22 J冲击能量条件下,铜珠、钢珠造成叶片撕裂损伤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显著的接触力峰值,且伴随着“动能回升”现象;铜珠动能较多地转化为叶片和自身的应变能,因而对叶片的侵彻能力不如钢珠;铝珠冲击力峰值最大,其动能转化为自身应变能的比例最高;铅珠冲击力峰值不明显,其动能大部分转化为摩擦耗散的热量。 相似文献
693.
为了解决涡轮转子叶片在温度、离心力和气动/噪声联合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强度问题,开展了高低周复合载荷谱分解方法和基于高低周载荷的全时域蠕变损伤累积模型研究,提出了同时考虑蠕变损伤、低周疲劳损伤和高周疲劳损伤的耦合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同时,通过正交载荷解耦和耦合载荷协调加载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开发了高温环境下的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平台。最终,基于设计的涡轮叶片模拟件,完成了耦合疲劳寿命预测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试件的耦合疲劳寿命试验结果分散系数为1.01,耦合疲劳寿命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小于24%,从而验证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正确性,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疲劳强度设计和验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94.
针对飞机蒙皮检测中存在的小目标检测欠佳、漏检等问题,提出了 1种基于增强特征融合和 ATSS的 YO. LOv4飞机蒙皮图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增加用于目标预测的大尺度浅层特征层,以提高模型对小目标的检测效果;其次,增加特征融合网络层数,通过浅层与深层特征层的深度融合,丰富多尺度特征图中的特征信息;然后,通过 K-means++聚类算法对数据集的真实框聚类,获得更具代表性的先验框尺寸,以提高预测框对目标的定位准确度;最后,引入 ATSS对 YOLOv4的样本选择策略进行优化,通过自适应获取最优的 IoU阈值,实现正负样本自动划分,提升模型的检测性能。实验表明,在增加少量计算成本的情况下,算法的检测性能得到有效提升,mAP提升 7.7%,检 测的准确率达到 80%以上。 相似文献
695.
696.
孔探检测技术是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检测的主要手段,但目前依赖人工操作,耗时耗力。本文提出了一个孔探视频检测的SW-YOLO模型,该模型包括输入端、主干网络、颈部网络、头部网络4个模块。首先,在主干网络加入了空间通道注意力模块(Spatial Channel-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SC-CBAM),有效避免位置信息丢失,提高目标边界回归能力,相较于YOLOv5,其平均精度均值■@0.5提高了5.4%。其次,在颈部网络对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进行了改进,通过融合低层特征,扩大了模型感受野,有利于较小损伤区域的检测,如烧蚀损伤,平均精度提高了8.1%。最后,通过与YOLOv5,Faster R-CNN,SSD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W-YOLO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了7%,6.2%,6.3%,检测速度满足实时检测需求,有利于提高航空发动机孔探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697.
698.
大型火箭舱段间的复合材料端框连接主要由径向螺栓连接和轴向螺栓连接组成,设计了不同铺层和几何尺寸的连接试验件,并通过试验获得了失效载荷和失效形式。然后,选择了3种渐进损伤方法进行了连接结构的失效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细观力学的复合材料渐进损伤方法,15组径向连接试验件失效载荷计算误差最大为17.3%;4组轴向连接失效载荷计算误差最大7.4%;预测的失效形式与试验结果接近,为连接结构确定了合适的失效预测方法。采用数值分析结果揭示了复合材料单向层的主要失效模式。为复合材料端框连接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可用的失效预测方法及详细的失效模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99.
飞机战伤抢修评估与设计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战伤抢修(ABDR)是提高飞机生存力与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战伤抢修技术研究覆盖飞机全寿命阶段。回顾了战伤抢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别从战伤评估、战伤抢修设计、战场维修与保障等3方面总结了战伤抢修体系要点,重点综述了战伤抢修预评估技术、战伤现场评估技术、战伤抢修设计准则与原则、战伤抢修设计与评价方法、战场快速维修技术、战场保障方法等方面的理论与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体系对抗与智能化作战环境,结合目前战伤抢修需求,提出了包括先进材料结构飞机战伤抢修技术、直升机战伤抢修技术、飞机战伤评估智能技术等战伤抢修技术研究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0.
舰载机起落架结构既要遭受海洋大气、海上盐雾和海浪飞溅等严酷海洋环境的侵蚀作用,又要承受较大的弹射起飞/拦阻着舰载荷,在海洋环境与疲劳载荷联合作用下超高强度钢起落架结构承载能力显著劣化,对使用安全构成严重挑战。针对超高强度钢喷丸和未喷丸两种试验件,基于舰载机服役的海洋环境,开展了腐蚀+疲劳交替试验和预腐蚀疲劳试验研究,得到了疲劳寿命变化规律,通过粗糙度、晶粒度、显微硬度、残余应力和疲劳断口分析,揭示了喷丸对疲劳寿命增强的作用机制、腐蚀+疲劳损伤交替作用机制和预腐蚀疲劳损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喷丸强化后疲劳寿命平均增幅为93.1%;对于喷丸试验件,深度约为20 μm的轻微点蚀,导致疲劳寿命衰减幅度达到30%;喷丸强化与腐蚀两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争机制;腐蚀+疲劳交替作用损伤机制对该型超高强度钢造成的疲劳寿命衰减要比预腐蚀疲劳损伤机制严重得多,加速腐蚀试验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前者疲劳寿命为后者的47%~5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