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250篇
航天技术   146篇
综合类   60篇
航天   1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21.
为了保证碳纤维材料产品的可靠性,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缺陷,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结合图像识别算法的基于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加工材料的表面通常附有包含各种信息的标签,这些标签会在检测中对缺陷的识别造成干扰,甚至被误检为缺陷。主要研究基于图像特征的产品标签噪声恢复方法及其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而不影响其余的图像信息,从而确保算法正确识别材料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622.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4):252-267
A common necessity for prior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methods that can improve the domain adaptation in unlabeled target domain dataset is access to source domain dataset and target domain dataset simultaneously. However, data privacy makes it not always possible to access source domain dataset and target domain dataset in actual industrial equipment simultaneously, especially for aviation component like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EMA) whose dataset are often not shareable due to the data copyright and confidentiality.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source free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framework for EMA fault diagnosi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a combination of feature network and classifier. Firstly, source domain datasets are only applied to train a source model. Secondly, the well-trained source model is transferred to target domain and classifier is frozen based on source domain hypothesis. Thirdly, nearest centroid filtering is introduced to filter the reliable pseudo labels for unlabeled target domain dataset, and finally, supervised learning and pseudo label clustering are applied to fine-tune the transferred model. In comparison with several traditional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methods, case studies based on low- and high-frequency monitoring signals on EMA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623.
由低成本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和里程轮组合的管道定位系统在里程轮出现打滑情况下,组合定位误差将快速发散。为解决里程轮打滑时量测信息失效的问题,采用光电测速传感器作为冗余测速传感器,利用联邦滤波对MIMU、里程轮和光电测速传感器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并基于预测残差设计了自适应信息分配因子,实现了不同特性传感器的最优融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传感器管道定位方法可以降低里程轮打滑导致的管道定位误差,对于120m长的仿真管道,定位误差为管线长度的0.015%。  相似文献   
624.
在星间链路领域的测量过程中,时分双工体制星间测量逐渐成为新兴技术,而时分信号的跟踪精度决定了接收机测量误差。传统的接收机载波跟踪环路可以保证对连续信号的稳定跟踪,但受相位抖动的影响较大,且对于时分双工体制间断信号,会出现开环阶段跟踪结果发散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时分信号跟踪技术,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对鉴相结果进行处理,在开环阶段根据前一时刻的最终状态对频率进行稳定外推。相比于传统跟踪环路,该技术的载波相位跟踪误差绝对值均值降低了92.9%,标准差降低了93.5%。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开环阶段载波相位的稳定跟踪,且有效抑制了闭环阶段相位抖动的影响,对实现时分双工体制星间精密测量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25.
针对目前室内定位技术中位置漂移、定位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行人航迹推算(PDR)、地标匹配修正和地图辅助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基于惯性传感器的PDR技术计算行人位置信息,利用行走过程中的传感器读数特征识别室内特定地标点,与地标库数据进行匹配后,修正PDR轨迹产生的累积误差.室内地图辅助主要是通过判断行人是否位于走廊等区域,限制轨迹穿墙,约束PDR定位轨迹.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定位算法得到的轨迹优于纯惯性递推算法得到的轨迹,更加接近真实的行走轨迹,定位精度提高了51.2%,平均定位误差降至1.8m,满足室内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626.
为了提高仿生偏振光罗盘定向精度,降低罗盘在进行航向角测量时存在的高斯白噪声,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时频峰值滤波(TFPF),设计了一种用于仿生偏振光罗盘的EMD-TFPF联合去噪方法.在去噪过程中,首先将含噪声的航向角信号分解为不同的模态,对不同模态采用不同窗长进行时频峰值滤波,进而改善了单一窗长去噪对有用信号造成的衰减,有效提高了去噪算法的自适应能力.经过机载实验验证,采用该方法去噪后的仿生偏振光罗盘可以实现定向精度0.3259°,比原始信号精度提升了18.4%.  相似文献   
627.
在卫星拒止情况下,低精度MEMS惯导系统由于惯性器件性能较差,无法长时间保持姿态精度。从重力矢量及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检测和Kalman数据融合的航姿算法。该算法从导航与飞控一体化的理念出发,实时判断飞行器机动和飞控状态,在低动态时利用Kalman滤波器对水平加速度和惯性解算的姿态角进行数据融合,估计和修正水平姿态误差,从而提高水平姿态精度。经过飞行仿真验证,该算法可有效完成飞行器的动态检测,并保证在系统机动情况下水平姿态误差在2°以内。  相似文献   
628.
在卫星导航系统动态定位中,采用基于瞬时多普勒观测量的最小二乘法确定速度,当载体高机动时,多普勒误差迅速增大,从而导致测速精度大幅度降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同时实现动态模型自适应修正和观测模型自适应更新的Kalman滤波算法。算法采用滑动窗方式来建立实时更新的动态模型参数,使当前统计模型自适应地跟踪载体的动态特性。此外,算法提出观测模型的自适应更新方法,通过设置载体状态判决门限,高、中机动时仅进行受动态应力影响小的伪距更新,低机动下添加精度较高的伪距率更新。通过Sprient GSS8000模拟器产生的动态场景验证表明,相对于最小二乘法和常规Kalman滤波算法,提出的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能够全面提高载体在多种运动状态下的测速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