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359篇
航空   1665篇
航天技术   208篇
综合类   205篇
航天   1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The nature of PMSE in the VHF and UHF frequency range is consider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hape of corresponding Doppler spectra. Assuming a turbulence-based model of PMSE it is argued that for cases where a VHF radar detects strong PMSE, the UHF radar could either detect enhanced coherent scattering caused by the same physical process as in the VHF (i.e., turbulence with large charged ice particles), there could be incoherent scattering modified by the charged ice particles, or there could be a mixture of both.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se cases a simple but robust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characterize the shape of the Doppler spectra derived from observations at both frequencies. Spectral shapes are quantified with one simple fitting parameter of a generalized fit to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Fourier transform of the Doppler spectrum). This parameter takes a value of 1 for a Lorentzian spectrum indicative of pure incoherent scatter from the D-region, a value of 2 for coherent scatter owing to turbulence, and a value of less than 1 for incoherent scatter modified by the presence of charged aerosol particles. This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observations at altitudes between ∼70 and ∼90 km.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s with the EISCAT VHF and UHF radar are presented in which all three cases mentioned above are identified. For the case of incoherent scatter modified by the presence of charged aerosol particles we quantify the radius of the involved ice particles to exceed ∼5 nm. Most importantly, however, for the case where the UHF-signal exceeded the incoherent scatter signal significantly, the spectrum revealed a clear Gaussian shape indicative of a coherent scattering process with identical spectral width as for the VHF-observations. This finding gives strong support that both echoes are created by the same turbulence-based mechanism and not by different mechanisms as speculated by several previous authors.  相似文献   
902.
陈大为  朱惠人  李华太  刘海涌  周道恩 《航空学报》2019,40(3):122651-122651
采用压敏漆(PSP)测量技术研究了尾迹对涡轮动叶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测试叶片带有11排圆柱形气膜孔。获得了不同质量流量比和尾迹斯特劳哈尔数(Sr=0,0.12,0.36)条件下全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尾迹Sr数的增加,叶片前缘区域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降低幅度达36.5%,吸力面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降低幅度达53.5%,压力面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降低幅度达24.2%;尾迹对前缘和吸力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大于压力面;随着质量流量比增加,尾迹的影响减小;在进行涡轮动叶表面气膜冷却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尾迹效应会增加设计风险。  相似文献   
903.
基于代理模型的高效全局气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高可信度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优化设计方法,在提高飞行器气动与综合性能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算法(SBO),由于能够实现高效全局优化,逐渐成为了气动优化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20年来,代理优化算法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多种先进的新型代理模型被提出,优化理论和算法也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飞行器精细化气动优化设计为背景,综述了基于代理模型的高效全局气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基于变可信度代理模型的气动优化设计方法、结合代理模型和伴随方法的气动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基于非生物进化的并行气动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然后,针对飞行器气动优化设计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介绍了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方法、混合反设计/优化设计方法、稳健气动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基于代理模型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表明,代理优化算法在设计效率、全局性以及鲁棒性等方面性能优良,已经发展到可以解决100维(100个设计变量)以内的气动优化设计问题,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最后,探讨了基于代理模型的高效全局气动优化设计在理论、方法及飞行器设计应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给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4.
航空航天用热固性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酐、601和618混合环氧树脂、胶体二硫化钼及特殊溶剂和添加剂等制备成的热固性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涂层经200℃、固化2h后形成了润滑减摩层。结果表明,其膜层不仅附着力、防腐性、耐高低温性及耐液体介质性好,而且在热真空环境下工作性能稳定、摩擦系数低、耐磨寿命长。  相似文献   
905.
在分析飞机数字式油量测量过程中目前广泛使用的切片法油量测量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定步长切片法无法得到准确、可靠的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的缺陷,结合对飞机油箱模型形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飞机油箱模型形状特征的油量测量切片步长选择方法.此方法包括切片步长整体和局部选择两个过程,整体选择以实现相邻两切片平面所夹油箱模型体积近似相等为目的来确定切片步长,以体现油箱模型截面整体变化规律;局部选择以设计切片平面与截面突变平面重合或尽可能接近的方式,突出油箱截面的局部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切片步长选择方法较定步长方法能够建立更为合理、可靠的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从而提高了油量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06.
火焰筒多斜孔冷却方式壁温梯度和冷却效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温升燃烧室以延长其火焰筒使用寿命为目的,实验研究了多斜孔冷却方式孔排列方式、壁厚与孔径比h/d以及无量纲参数PS/d2对主燃烧室采用多斜孔冷却方式的火焰筒壁温梯度和冷却效率的影响.实验中冷却气为常温常压,主流速度ug≈20 m/s,多斜孔内气流与主流速度比约为0.66,主流与冷却气温度比约为1.2.实验结果表明:长菱形多斜孔实验板比正菱形实验板壁温梯度小、冷却效率高;减小h/d或者增大PS/d2都可以降低壁温梯度,但同时冷却效率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907.
在对射流冷却平板模型和射流冷却凹板模型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设计了射流冲击冷却式蒸汽冷却叶片,并对其进行了热耦合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平板和凹板的进口雷诺数,射流孔与靶板间距和凹板曲率,对靶板的冷却传热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传热量与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上面得到的变化规律设计出射流冲击冷却式蒸汽冷却叶片,应用ANSYS CFX 10.0数值程序,对冲击冷却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了三维热耦合数值模拟,得到叶片表面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分布.   相似文献   
908.
双扇形孔气膜冷却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板表面的双扇形孔排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孔节距、动量比和主流湍流度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气膜孔的直径为d,气膜孔与主流方向的夹角为45°.孔节距有2d,3d和4d,动量比有1,2和4,主流湍流度有0.4%和8%.结果表明,气膜冷却效率随孔节距增大而降低;孔节距为2d时,动量比增大会引起气膜冷却效率显著增加;孔节距为4d时,气膜冷却效率受动量比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孔节距及动量比均较大时,主流湍流度的增大会导致气膜冷却效率较为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909.
外涵引气加力喷油杆冷却特性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新型外涵引气双层壁喷油杆的结构方案.共设计了不同结构尺寸的8种新型双层喷油杆冷却套,在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换热特性和高温工况下流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综合其引气和冷却性能,对比八种尺寸套管,选取了较为合适的冷却套管结构尺寸.并对这种尺寸的套管进行了油杆内壁温度沿杆高的变化、油杆内壁温度随冷却气总压的变化及油杆内壁温度随套管进口雷诺数的变化的研究.实验表明:可以有效从外涵引气(压差850 Pa时,引气量9 g/s),能够较大降低油杆内壁温度(冷却效率0.7以上).   相似文献   
910.
王建  孙冰  魏玉坤 《火箭推进》2008,34(2):31-36
应用SSTκ-ω湍流模型,对三维粘性掺混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切向入射的超声速氢气膜在不同吹风比和被冷却面上的绝热温比分布,并通过冷却剂分布情况详细研究了其形成原因。计算结果表明:吹风比是决定超声速气膜冷却效果的重要因素,吹风比增大,冷却效果随之提高;不同曲率的曲面上,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不同,凹面上冷却效果最好,这与低速气膜冷却不同;离散孔在被冷却面中心和两侧的冷却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引入一定的侧向倾角使这种差异趋向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