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231篇
航空   1208篇
航天技术   304篇
综合类   145篇
航天   2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液体火箭发动机铣槽推力室三维壁温分布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液体火箭发动机铣槽推力室进行了壁温分布计算。边界条件按一维经验公式处理。计算中比较了不同冷却剂流量。不同铣槽肋厚及肋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并与一维简化肋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三维计算的温度分布规律更加合理。在小冷却剂流量、大肋厚情况下,周向温度分布不均也很严重。设计中对壁温进行三维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于高密肋,一维简化肋模型具有良好的近似性。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之目的是为了模拟可控有升力飞行器周围的加热和压力场,研究受热表面的烧蚀现象,以便发展地面的实验能力。在电弧加热器上,利用超声速湍流平板技术,进行控制翼模型分离、传热和烧蚀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翼角前有一条横缝,分离效应减弱,导致产生分离的最小翼角增大。由于分离流动影响,在翼上及其周围压力和热流升高,烧蚀速度大大增加。本文给出了有关的相关公式。  相似文献   
993.
交错肋通道换热和流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布有交错肋的涡轮叶片尾缘内冷通道进行了换热以及流阻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变截面带肋通道的换热效果和流阻都高于等截面带肋通道.等截面通道和变截面通道相对于光通道而言Nu数分别提升了4-6倍和7倍, 但其流阻系数相应的也分别提高了400倍和600倍左右.变截面带肋通道的综合换热效果同样优于等截面通道.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discusses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two different build configurations of a heated multiple rotating cavity test rig.Measurements of heat transfer from the discs and tangential velocities are presented.The test rig is a 70% full scale version of a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stack of an axial gas turbine engine.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the internal cylindrical cavities formed by adjacent disc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with a central axial throughflow of cooling air.Tests were carried out for a range of non-dimensional parameters representative of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internal air system flows(Re up to 5×106 and Rez up to 2×105).Two different builds have been tested.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build configurations is the size of the annular gap between the(non-rotating) drive shaft and the bores of the discs.The heat transfer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rmocouple measurement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 conduction solution method.The velocity measurements were made using a two component,LDA system.The heat transfer results from the discs show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builds.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wider annular gap allowing more of the throughflow to penetrate into the cavity.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adial distributions of tangential velocity in the two builds of the test rig.For the narrow annular gap,there is an increase of non-dimensional tangential velocity V/Ωr with radial location to solid body rotation V/Ωr=1.For the wider annular gap,the non-dimensional velocities show a decrease with radial location to solid body rotation.   相似文献   
995.
竹节形扰流元对流动与换热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 研究了扰流柱形状对通道中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影响, 模拟了带竹节形扰流柱通道的流场.结果表明:相对于圆柱形扰流柱, 装有圆柱竹节形和椭圆竹节形扰流柱阵列矩形通道的压力损失系数分别为62%~77%和25%~27%, 而恒热流壁面的平均奴塞尔数分别降低了9%22%和22%24%.随着扰流柱排列间距的减小, 压力损失增加, 而改变扰流柱排列横向间距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变化要比改变流向间距显著.   相似文献   
996.
密度差和速度比对单排孔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热传质类比的方法研究主射流密度差和速度比对单排孔平板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密度比为1时射流为空气, 密度比为1.5和2.0射流为异质气体, 射流与主流的夹角为35°, 孔间距为3倍的气膜孔直径.结果表明:当速度比较小时, 射流在被保护壁面上的铺展由扩散控制;当速度比较大时, 铺展由对流控制.在较低速度比条件下, 随着吹风比的增大, 横向和纵向的铺展都增加, 有效保护范围面积增加;高速度比条件下, 射流的再附点随着动量比的增大而更向下游.   相似文献   
997.
冲击+逆向对流+气膜冷却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火焰筒壁面冲击+逆向对流+气膜复合冷却方式的传热特性, 设计了6种不同几何结构的实验件, 搭建了实验台, 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气膜出口与冲击位置之间, 气膜冷却效率沿主流方向不断增加, 在相同的冷却壁面处, 冷却效率随冲击位置距气膜出口的增加而减小;越过冲击位置, 冷却效率随壁面位置的增加而减小.在冷却壁面的任一位置, 冷却效果随冲击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998.
膨胀循环推力室再生冷却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  刘宇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939-1946
为了解液体火箭发动机膨胀循环推力室再生冷却换热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冷却剂流动方式、推力室圆柱段长度、圆柱段室壁加肋和气壁面粗糙度等因素对冷却通道压降、冷却剂温升、壁面热流密度和温度分布等换热特性的影响.计算过程中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取顺流冷却要比逆流冷却的冷却通道压降低,但同时冷却剂温升也低;对于室壁加肋结构,在肋个数相同而只改变肋高度的情况下,总换热量正比于总换热面积.   相似文献   
999.
 根据机载斜视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模式,详细推导了任意场景位置的准确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ETF(Exact Transfer Function)成像算法。并推导得到了算法使用中分块处理应该满足的边界条件。由于推导过程基于准确运动模型和参考距离模型,方位相位的计算不做近似截取而是做准确计算,使得该算法具有更高的相位精度。同时该算法可运行于现有的成像系统,兼容性好;对数据分块并行运算,解决了斜视情况下大距离徙动带来的问题并且提高了运算速度。最后,点目标仿真成像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设计了抖动偏频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动基座传递对准方案,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及海上试验验证。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采用该传递对准方案在试验船上完成了数十次海上传递对准试验,结果表明,该传递对准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在传递对准过程中,不专门要求载体作加速或S型机动运动;抗载体扰动运动的能力强;对准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