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90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航空发动机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概述了现代航空发动机的特点,论述了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F119的技术指标及其衍生的F135发动机的设计进展。给出了2020年前航空发动机IHPTET计划的部件设计水平、总技术指标和结构特点,预测了未来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2.
歼击机座舱工效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提出采用改进德尔菲法建立歼击机座舱工效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方法针对初步确定出的126个评价指标,聘请了飞过多种型号歼击机的24名现役有经验飞行员作为专家咨询人员进行了两轮咨询,在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筛选出了100个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歼击机的座舱工效学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也可为航空工程部门和军方的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3.
内埋武器投放分离相容性的风洞投放试验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威  艾邦成  蒋增辉  鲁伟 《航空学报》2020,41(6):523415-523415
采用基于运动动力学相似的风洞投放试验对先进战斗机内埋武器投放分离相容性进行预测与评估,给出载机在不同飞行马赫数、攻角、弹舱长深比及舱内武器剩余数量、不同弹射力、折叠翼是否展开下,内埋导弹从载机弹舱投放分离后的运动轨迹和俯仰姿态角变化规律,研究这些因素对内埋导弹投放分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超声速飞行状态下(马赫数为1.5)的载机,攻角处于0°、2°、3°时投放内埋导弹后弹体俯仰角处于低头状态,利于攻击载机前下方敌方目标;在给定的初始分离条件下,对于两种不同的弹舱长深比,内埋导弹均能安全分离,但对内埋导弹俯仰方向运动影响较为显著;弹舱内武器剩余数量对内埋导弹分离特性影响较小,导弹能快速地远离载机干扰流场,投放分离后弹体俯仰角一直处于低头状态;随着内埋导弹初始分离速度增大,可使弹体快速地穿过载机的下洗流场,有利于内埋导弹与载机的安全分离;导弹的不同气动布局对内埋导弹分离相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结合某型飞机的研制 ,总结了歼击机配装主动雷达型导弹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论述了解决这些关键技术的一般技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歼击机结构故障的模式识别与参数辨识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自修复飞行控制系统的故障,采用基于精确线性化的方法,在原空间和特征空间提出了基于双假设/多假设(增强型)概率统计学的模式识别与参数辨识方法,给出了结构故障的可识别性和可辨识性的判别准则,并以某型歼击机为例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打靶法的战机攻击导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战机空战攻击导引研究中, 仅考虑如何导引载机使之与目标的相对距离达到武器发射射程, 没有同时考虑拦截角度的需求; 或只考虑拦截角而不考虑相对距离的需求。针对这一不足, 本文在深入分析战机攻击导引理论问题的基础上, 创新地用打靶法, 同时考虑追击距离与拦截角度两末端约束, 进行攻击轨迹优化设计。大量仿真研究表明, 所设计的攻击导引方法, 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所需的相对距离和拦截角两末端约束, 而且具有较好的可实现性。本研究可为新一代战机导引攻击系统的研制与某型飞机的国产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提出了一种机翼结构质量分配方法 ,能根据飞机总体设计参数 ,把机翼结构质量分配到承弯结构、承剪结构、分布气动载荷所需结构、起落架安装影响结构、外挂物安装影响结构、油箱安装影响结构、前缘结构、后缘结构、襟翼结构、副翼结构、机翼机身接头及其他杂项元件结构 ,共分为 12个功能结构部分。首先建立了飞机总体设计阶段机翼结构质量分配的分析模型 ;然后根据现有飞机机翼的质量和飞机总体几何参数 ,用参数优化方法确定了该分析模型中的结构修正系数 ;从而得到一个机翼结构质量分配模型。用 8架飞机的机翼所完成的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8.
提出了一种歼击机强稳定控制方法,给出了歼击机控制系统出现传感器故障时的故障系统模型。当歼击机开环稳定时,设计了基于串联观测器的稳定控制器。言语中考虑了部件传感器故障和全部传感器故障两种情况,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强稳定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9.
预测夏季战斗机地面停放时飞行员的热应激,以提高航卫等有关人员对飞行员受高温影响的认识,并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首先由气象条件估算战斗机座舱内热环境参数,分析穿着夏季飞行基础服装时飞行员在座舱热环境中的热调节过程,模拟飞行员热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从而预测飞行员的热应激水平.编制了飞行员穿夏季基础着装在座舱中的热分析软件,给出了热应激预测结果,经高温舱试验验证,人体平均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及平均体温增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变化趋势相同,且量值接近,热应激预警结果一致.综合热应激指数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对比偏差均小于20%,预测模型合理可靠,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0.
与常规导引律不同,直接以追踪器航迹角为优化控制变量,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借助追踪末端的几何关系,设计了基于非线性追踪模型的时间最优导引律;之后,针对工程实现,又对它进行了改进研究,以克服理论设计的两点不足:一是数值计算存在误差,会削弱导引性能;二是最优条件过于理想化,目标轨迹无法预先知道,难于工程实现。仿真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2种改进方法,基于分段优化计算和基于分段预测控制的最优导引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理论设计的不足,使得所设计的导引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优导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