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6篇 |
免费 | 486篇 |
国内免费 | 49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97篇 |
航天技术 | 448篇 |
综合类 | 250篇 |
航天 | 3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77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282.
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稳态压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某型发动机滑油系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部件结构特点。综合应用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理论以及数值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建立了滑油系统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和管路压力损失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发动机滑油系统良好状态下采集的数据,建立了滑油系统的稳态压力数学模型,为判断滑油系统性能衰退和故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3.
首先对开式整体叶盘通道几何特征进行分析,在宽度和深度上对通道加工空间进行计算,从轴向和径向进行切削加工性分析;通过偏置面求解及其延伸面求解,进而确定可加工区域;在对比分析各种铣削方法基础上,优选复合铣削数控刀具,明确通道复合铣加工方法以及流程,为后续开式整体叶盘通道加工工艺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84.
285.
基于健康蜕化的航空发动机传感器故障诊断(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进在线故障诊断算法使其能适应发动机健康蜕化是目前故障诊断所面临的困难,如果诊断算法没有自适应能力,在发动机健康蜕化后将失去其诊断功能。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在线故障诊断算法,采用跟踪滤波器估计发动机的健康状况,机载模型根据跟踪滤波器的估计结果进行更新。更新后的机载模型能够与真实的发动机相匹配。这使得当发动机健康蜕化后在线故障诊断仍能保持其有效性。最后采用一组卡尔曼滤波器来对航空发动机传感器故障进行诊断与隔离。通过设计好的一组卡尔曼滤波器,能够诊断并隔离出故障。本文使用非线性发动机模型来验证此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在线诊断方法在发动机健康蜕化后仍能保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6.
287.
针对太阳同步圆轨道卫星星座对地观测任务,研究了在卫星机动情况下对多区域目标的成像任务规划算法.首先提出了单颗卫星对单个点目标的观测方法,解析分析了点目标可见性,并给出了卫星变轨策略;进而通过把区域目标划分为多个条带,将问题转化为卫星对点目标观测问题,结合单星单目标观测方法分析区域目标各条带的可见性;最后建立优化问题模型... 相似文献
288.
用于识别双星故障的RAIM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的基于识别门限的卫星故障识别算法存在漏检和误警致使识别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可用于识别双星故障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新的奇偶矢量与故障特征平面,利用奇偶矢量与故障特征平面之间的几何关系来识别卫星故障,使得算法不再受限于识别门限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识别门限引起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与传统的基于识别门限的算法相比,双星故障正确识别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正确识别率可达到90%.同时,与基于门限识别的重构最优奇偶矢量法相比,计算量可减少约61.2%以上. 相似文献
289.
王荪馨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9,45(4)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车间计划调度存在的复杂度高、实用性差等问题,在分析车间计划调度相关的任务、资源和约束等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规则的计划调度编制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零件差异性、工艺差异性、设备差异性、以及交货期约束等因素,使得该方法具有可行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较好地满足了离散制造车间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90.
S.A. Pulinets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9
The concept of the Global Electric Circuit (GEC)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a vertical 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 and coupling between the ground and ionosphere. Presently, ionospheric physic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electric fields and coupling processes in the polar and auroral regions, whereas in other areas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nd and ionosphere usually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Regional processes exist, however, that are able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GEC parameters and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the ionospheric potential to create plasma density irregularities of different scales within the ionosphere. One such source of ionosphere modification is air ioniz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active tectonic faults, which takes place due to increased radon emanatio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cess of local modification of the GEC and corresponding ionospheric variability due to tectonic activ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