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18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51.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中部重要的经济强省,河南省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1997~2006年的河南区域差异状况做了重点分析,认为河南省各地市经济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和变异系数呈波浪式发展,总体差异水平在不断扩大。利用SPSS11.5软件把河南各地区分为经济发达区、发展区和欠发达区三类,区域发展战略、资源条件、投资政策、区位优势等因素是导致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2)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3)推动地方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4)促进区域市场统一。  相似文献   
152.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保障;强化政策引导,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开发共性和实用技术,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重视宣传教育,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53.
我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怎样既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五个统筹”,又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促进中部崛起不仅是一个区域性发展战略,而且承担着扩大国内需求、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统筹区域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历史任务,同时又是中国在发展进程中如何规避“拉美陷阱”,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全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匮乏问题。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并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我国城市静脉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为其长远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5.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河北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作为这一区域中相对滞后一级,河北省在对接京津发展中存在诸多障碍。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河北省主动融入京津,顺利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6.
本文针对企业收汇、创汇指标在使用上的误解和混乱现象,首先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给出了广义和狭义的企业收汇、创汇定义,然后具体讨论了企业创汇统计的对象、范围和基本原则,并对几个具体操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7.
以知识经济理论框架为基础,根据<知识评价指标体系>,搜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中心城市的相关数据,按时间序列进行纵向比较,揭示其知识发展水平;同时,将各项综合指标与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从而由各指标对GDP的贡献度,研究知识要素对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8.
飞机上有许多设备为了保证其自身功能的可靠性,大量地使用冗余、备份、保护、应急装置等技术,这些设备平时不投入使用,因此其故障具有隐蔽性,这样就容易导致二次故障影响其使用,从而也就降低了整体的经济性。因此,基于MsG-3分析原理,分别从使用性和经济性出发,建立了确定隐蔽功能故障检测间隔期的模型,以确定最佳的隐蔽故障检测间隔期,最后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