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航空   508篇
航天技术   101篇
综合类   132篇
航天   1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航空发动机叶片高频模态阻尼的实验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雪莲  范雨  李琳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9):2104-2112
以NASA Rotor37叶片为对象,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高频模态阻尼比的实验测试方法.实验分析和数值计算均说明:在随机声激励下获得频响曲线将包含由支撑结构振动造成的峰值.基于此提出在支撑结构上布置多个传感器的实验方案,并以支撑结构的振动峰值位置和能量相对大小来判定叶片振动主导的振动峰值.用小波阈值收缩法和曲线拟合法对这些振动峰值进行了降噪和模态阻尼比识别,给出了实测模型在10kHz内“叶片主导振动”的模态阻尼比.结果表明:一般的结构金属材料条件下,叶片结构的高频模态阻尼比的数量级小于1%,且随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实验和数值方法对双级波瓣引射混合器的引射性能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混合管在两种不同进口方式下的引射混合器气动特征差异,并初步分析混合管面积比和长径比对双级波瓣引射混合器引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管进口方式对引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研究的结构参数条件下,对于受限式进口,单级波瓣引射混合器的引射能力要强于双级波瓣引射混合器约10%;而对于敞开式进口,其引射能力要优于受限式进口最大约35%,此时双级波瓣引射混合器的引射能力要略好于单级波瓣引射混合器.在较大的混合管面积比或较小的长径比下,敞开式进口下双级波瓣引射混合器较受限式进口表现尤为优越.   相似文献   
103.
斜向冲击强化换热特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针对某型发动机主动间隙控制系统中典型冷却结构——45°斜向射流冲击,利用热膜法和红外热像仪测试技术,开展了局部强化冷却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冲击雷诺数Re(33297~83242)、斜向冲击间距比H/d (2~6)等参数对冲击靶板表面局部换热特性参数Nu及Nu的影响.试验中发现位于驻点处和下游附驻点区出现了两个Nu峰值,当冲击Re较大、斜向冲击间距比H/d较小时,该现象尤为突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冲击Re的增大,靶板局部强化换热效果显著提升,Nu和Nu均显著增强;随着H/d的减小,驻点区域局部强化换热效果逐步提升,但增加幅度微弱;而在远离驻点区域,特别是在第二个峰值位置,冲击间距减小使得冲击强化换热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4.
航空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创新基本特征和航空技术特点的分析,从自主性,社会性,多样性,时代性,不确定性等方面阐述了航空技术创新的特征,针对航空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增强航空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5.
重视和加强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航空发动机可靠性的重要性,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管理、排故延寿、型号研制、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可靠性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谭芳  陈治海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113-117
通过对ZL205A合金的成分、熔模精密铸造方法的分析;同时结合现场生产实践对ZL205A合金熔模铸造的工艺控制要点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7.
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剩余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燕瑛  曾东 《航空学报》2003,24(2):137-139
 针对复合材料层板受低速冲击后的剩余压缩强度问题进行分析计算,把冲击破坏区看作一个含有随机分布裂纹的圆形不均匀体,采用有限元建模分析,结合冲击后层板的试验所得的载荷/ 位移关系,计算得到冲击破坏区的剩余模量。再采用有限元建模分析含圆形冲击损伤区的矩形复合材料层板,求解应力及最大位移,并依据最大应力破坏准则,预测复合材料层板的冲击后压缩强度,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8.
下颔式进气道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下颔式进气道 /前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其进气道性能 ,对下颔式进气道 /前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出了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畸变指数随流量系数、攻角、侧滑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进气道性能较好 ,进气道 /发动机匹配良好。最后提出了下颔式进气道的进一步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9.
李江  何国强  秦飞  刘佩进  陈剑 《推进技术》2003,24(4):315-318
分析了高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流场和绝热层烧蚀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预示发动机三维两相流场,建立高过载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开展绝热层烧蚀实验,建立高过载条件下的绝热层烧蚀模型,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过载发动机绝热层设计和烧蚀预示方法。其中关键技术是高过载流场的模拟,对粒子加入法和弯管分离法两种方案进行了论证,认为弯管分离法原理上是可行的。为了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开展了弯管通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弯管装置具有使凝相粒子聚集形成高浓度粒子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0.
试验段气流速度快速调节、试验段碟形流场分布、风洞振动与试验段气流脉动的抑制是立式风洞研制的关键技术.本文简介了对这些技术的探索与设计思路,并通过分析φ0.33m立式风洞中进行的一系列性能研究试验结果,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