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航空   381篇
航天技术   52篇
综合类   88篇
航天   8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降落伞的流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落伞的流场特性直接关系到降落伞的气动力性能,一直以来是降落伞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降落伞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采用不同的网格生成方法对降落伞的绕流流场进行研究,表明生成网格质量对流场计算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在一系列数值实验的基础上,证明采用多块贴体坐标的网格处理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网格质量,同时还具有易于寻找伞衣内外面压力,计算稳定性、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七孔探针对降落伞绕流流场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2.
文摘以PCD刀具车削加工短切碳纤维/酚醛复合材料的表观质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正交试验,采用三维测量技术,研究切削三要素和刀尖圆弧半径对工件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对加工因素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v和进给量f的增大,表面粗糙度Ra逐渐增大,随着切削深度ap和刀尖圆弧半径r的增大,Ra逐渐变小;试验显著因素为刀尖圆弧和进给量;最佳加工参数为:v=160 r/min、f=0.15 mm/r、ap=0.6 mm、r=0.6 mm;通过加工试验和建模分析验证,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113.
激波绕楔形物体的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和数值干涉技术并结合实验干涉图片,分析了激波过拐角绕楔形物体运动的流场.并采用数值彩色干涉技术,将数值计算结果转换为彩色条纹编码的数值干涉图,并与实验干涉图比较,可以辨识过激波发生跳跃后的干涉条纹的位移数,从而确定实验干涉照片的密度场.数值计算采用显式二阶迎风TVD格式.采用数值干涉技术将计算密度场转化成数值干涉图与实验干涉图进行了比较,检验了数值结果的可靠性.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了包括激波、接触间断和旋涡在内的详细的流场结构,与实验相比,更为细致地刻画了流场演变过程的细节.通过数值计算结果观察到激波传播到旋涡中心附近并没有发生明显耗散,旋涡上半部的激波得到减速,下半部分的激波得到加速.  相似文献   
114.
用商业软件模拟复杂层板中冷却介质流动特性,以粒子图像速度(PIV)测量技术获得的实验数据,验证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实验是在确定的径高比1及入口雷诺数4.1×104下进行的.用验证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向上下扩展雷诺数至2.05×104及8.2×104,改变层板径高比至0.5及2.0, 模拟这两个参数变化对层板内冷却介质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指出:在相同的径高比下,入口雷诺数的改变对层板内冷却介质流动特性影响很小;相反在相同的入口雷诺数下,径高比改变对层板内冷却介质流动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Hypersonic vehicles are receiving increased attention within the aerospace community due to their high cruise speed and long-range capabilities.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Sequential Approximate Optim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an optimized aerodynamic design of a hypersonic vehicle. As part of this approach, a constrained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 is developed to handle the constraints more efficiently. A radial basis function is used to surrogate time-consuming CFD analysis. An efficient and more robust numerical mesh morphing scheme for the hypersonic vehicle is develop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high-quality meshes. Within this paper, a novel adaptive infilling strategy is proposed which uses an inaccurate search technique coupled with an elite archive. This allows the location of a more promising sample region and hence improves the surrogate accuracy, thereby further enhancing the optimization efficiency. A hypersonic vehicle aerodynamic design problem is solved us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are obtained at much lower computational costs. The lift-to-drag ratio is increased by 23.8%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ase configuration while also satisfying the volume and lift constraints. The pressure and Mach contour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base configuration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trength of the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The modified sequential approximate optimization for designing an improved hypersonic vehicle is worth referencing in future work.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就应变片直接测量应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二向应力片及三向应力片原理,使在实验应力分析的电测场合中,对于某点的应力分量的测量,无需进行几个应变片数据的分别采集,再综合成应力分量(正应力或剪应力),使读数应变与应力分量一一对应,且各测量数据之间在算法上没有耦合。二向应力片及三向应力片的使用,简化了测量数据的处理过程,在动态测量特别是冲击力测量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7.
非平衡电弧加热射流光谱学诊断方法:第一部分 氩射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一般意义上给出了非平衡电弧加热射流光谱学诊断方法和结果。表明非平衡亚声速电弧加热射流中心是LTE的,沿径向形成一非平衡囊兜,囊兜的最深位置约在1/2射流半径处。  相似文献   
118.
基于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介绍了一种变结构PID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有控制量约束系统的控制性能.以某试验系统为被控对象,在对其进行反馈线性化同时实现静态解耦的基础上,给出了变结构PID控制的实验结果,并与常规PID控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了变结构PID控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9.
为了研究微波过弯道的传播,气动中心设计了微波过弯道的实验装置,它很容易拆卸并组成带10°发散的弯道、短形弯道和带各种角度的二元喷嘴。实验所得到的若干照片,对于研究激波反射、绕射与边界的相互作用和对数值模拟的验证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20.
张航  孙姝  谭慧俊  张悦  黄河峡 《推进技术》2022,43(8):169-175
为了研究飞行攻角对高超声速双模块内转式进气道流动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和仿真方法,获得了0°,4°和6°攻角条件下进气道模块内的流动结构。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攻角范围内,进气道均可起动,进气道压缩面侧的压力变化体现了基准流场的流动特性。在耦合作用下进气道模块间压缩面诱导的激波形态沿流向由弓形逐渐发展为钟形,并且在外压缩激波的扫掠影响下进气道的三个角区出现了强度不同的旋涡结构。进气道压缩面侧的角区旋涡随着攻角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而进气道出口截面上低能流区域随着攻角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低能流区域内的二次旋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位于上半截面的旋涡随着攻角的增加其逐渐向上移动,而位于下半截面的旋涡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