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航空   671篇
航天技术   141篇
综合类   168篇
航天   1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在搭建仿生流体力学实验平台的过程中,针对仿生模拟运动要求高精度、多自由度等特点建立了一套运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最多)4轴同步控制,经测试满足实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62.
为了明确采用高负荷设计及一般设计(低负荷)方法的压气机气动性能和流动转捩的差异,进行了不同攻角下的叶栅吸力面流谱绘制和参数测量实验.并基于实验边界条件,采用γ-θ转捩模型开展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低负荷叶栅相比,随着攻角的增大,高负荷叶栅主流附面层由附着流变为分离流,尾迹的宽度和损失强度增加,并与角区分离融合为一个"带...  相似文献   
963.
在小子样理论中,验前分布的获取与表示是一个关键问题。针对捷联惯性测量组合(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验前分布的获取问题,探讨了在异总体情况下,多种验前信息的融合问题。提出了通过随机加权中心融合法实现多种异源信息融合,以获取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验前分布,从而减小了小样本情况下的统计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964.
高职体育课中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定向运动的开展情况,旨在为高职院校开展定向运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65.
王仲生 《航空学报》1996,17(6):99-101
以亚音速风洞为监测对象,介绍容错技术在风洞试验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同时对系统的结构特点、软件和硬件的配置、容错功能的实现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66.
曹康家 《航空学报》1994,15(1):113-115
贯彻“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规范”既不能照搬规范条文,又必须维护规范的严肃性,目前更应强调从严肃性。从实践中提出制定型号规范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和贯彻规范中有关重量、重心位置的规定。  相似文献   
967.
用试验数据修正刚度矩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戴华 《航空学报》1994,15(9):1091-1094
讨论用试验数据修正刚度矩阵的问题。依据特征方程、刚度矩阵的对称性和半正定性,利用代数特征值反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这个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提出了修正刚度矩阵的一个新方法。用这个方法修正的刚度矩阵不仅满足特征方程,而且是唯一的对称半正定矩阵。  相似文献   
968.
针对复杂航天器结构在宽频、瞬态火工冲击载荷激励下其响应难以预示的问题,以某型复杂卫星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火工冲击环境预示方法研究。首先,推导了基于加速度频响函数(FRF)的虚拟模态综合法(VMSS)的理论公式。对于复杂卫星结构各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建立了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E-SEA)混合模型,并进行响应计算,获得了加速度频响包络曲线及模态数曲线,为虚拟模态综合法的响应预示提供输入。然后,对复杂卫星结构推进舱底板和侧板的火工冲击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将计算结果与整星火工分离冲击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联合FE-SEA混合建模技术和虚拟模态综合法能够对复杂卫星结构火工冲击环境进行较为精确地预示。  相似文献   
969.
基于逆向射流抑制封严篦齿泄漏流动的数值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直通型篦齿通道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建立了9种封严结构模型,重点研究了位置和角度变化时逆向射流对篦齿内部流场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模型下篦齿前后压比与泄漏系数的关系,发现各工况下的逆向射流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增强篦齿的封严效果,并且射流角度越小,密封性能越佳,射流位置在第一节齿腔中间时,抑制泄漏的效果最佳,当射流角为45°,射流位置在第一齿腔中间时,泄漏系数相对不带逆向射流时能够降低11.5%。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带逆向射流的二维直通型封严篦齿实验,在不同的压比下,用PIV分别测量了3种射流角度和3种射流位置下的篦齿通道内部流场,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970.
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滑移网格技术对无轴涵道旋翼与传统涵道旋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非定常Euler方程数值模拟。分别考察了无轴涵道旋翼与传统涵道旋翼气动特性差异,中心孔径、涵道扩散角、涵道翼型对无轴涵道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涵道扩散角变化范围为-6°~10°,涵道翼型选择NACA66、NACA0018及NACA4415三种翼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涵道翼型类型对无轴涵道旋翼的拉力分配影响较大,对称翼型能减弱旋翼上方低压涡从而涵道能产生更大的拉力;无轴涵道旋翼比传统涵道旋翼具有更优的拉力性能,转速为18 000 r/min时其总拉力是后者的1.185倍;减小无轴涵道旋翼的中心孔径能提高总拉力值,但整体耗能也将随之提高;涵道拉力占比越高的翼型,其最佳涵道扩散角越大,该状态下涵道拉力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