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航空   944篇
航天技术   109篇
综合类   90篇
航天   1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在对气膜密封结构及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向旋转倒斜T字型与双层斜槽型柱面气膜密封界面结构;建立了2种结构密封气膜的数理模型和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密封气膜数值分析模型;在VC平台上开发了基于有限元计算的密封气膜压力分布、系统密封特性及槽型结构多维参数优化的计算分析程序,实现了对密封气膜压力分布、密封特性的数值计算及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在Gambit中建立了不同平均膜厚下倒斜T字型柱面气膜的物理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FLUENT进行了密封气膜特性数值仿真,商用软件仿真结果与自主开发程序数值计算结果对比一致性好,验证了开发程序的正确性;计算对比了2种界面结构的密封稳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在相同计算参数下,倒斜T字型的密封性能优于双层斜槽型,为密封系统设计选型提供了帮助;基于遗传思想的粒子群多维优化(GAPSO)计算程序的开发,为槽型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72.
航空衍生工业燃气轮机双燃料贫燃预混低污染燃烧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航空衍生燃气轮机双燃料低污染燃烧技术的研发过程,总结了所采用的促使该技术成功发展的重要技术要点,对双燃料燃烧室可以工作的燃料-空气比的范围、燃料-空气比对CO和NOx排放的影响及过渡工况设计给予了论述,并全面总结了双燃料低污染燃烧室设计上的考虑因素.通过对多种贫燃预混的双燃料-空气模的研究设计以及长期地、持续地进行研发及燃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双燃料燃烧室在50%~100%工况范围每一点都可满足低污染要求.所研发的低污染燃烧技术以及过渡工况的设计都切实可行,可以直接用于航空发动机型号产品.   相似文献   
873.
高亚声速轴流压气机的优化叶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数值优化算法,研究了一种压气机叶型优化设计方法.以入口马赫数为0.7的高亚声速轴流压气机叶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拉丁超立方实验法选取优化变量并构建了考虑攻角特性的目标函数,通过引入Gamma-Theta转捩模型,考虑了附面层转捩的影响,最终获得了可以有效改善攻角特性和降低总压损失的高亚声速轴流压气机优化叶型.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叶型可以显著降低入口马赫数为0.2~0.8时+4°和-4°攻角的总压损失,使设计工况(入口马赫数为0.7)下的低损失攻角增加4°以上,优化叶型最佳稠度降低20%并改善低雷诺数时叶栅的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874.
在水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设置钝体火焰稳定器,可使部分已燃高温燃烧产物在火焰稳定器后部的回流区内不断点燃新鲜的可燃混合物,从而实现稳定高效燃烧。通过改变火焰稳定器相对金属燃料入口高度及相对一次进水位置,对比分析了相对入口高度和相对一次进水位置两种不同相对参数对于燃烧室内掺混、燃烧以及火焰稳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相对高度H>1时,燃烧火焰无法稳定在回流区。当火焰稳定器相对位置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相对高度H减小,火焰稳定效果增加,且存在较优的相对高度(H=1)使燃烧室内的掺混效率和火焰稳定效果较好。当保持相对高度H=1不变的情况下,综合考虑火焰稳定效果、铝/水掺混效率以及发动机工作性能,L=0.5是较为理想的火焰稳定器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875.
本文通过对影响静压气浮陀螺加表K0、K1项精度的因素分析,从加表及其重要组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工艺过程等方面展开研究,总结出经过工艺试验及生产过程验证提高加表K0、K1项精度的关键技术,提高了加表验收合格率。  相似文献   
876.
起动系统工作特性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于采用火药起动器起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火药起动器后双喉道管路对起动系统的功效以及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影响巨大。针对火药起动器以及起动器后双喉道燃气管路建立了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型计算分析了火药起动器喷管喉部直径、起动器喷管扩张比、起动器及涡轮喷嘴喉径比等参数对火药起动器和燃气管路工作特性的影响。根据管路的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双喉道燃气管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77.
通过求解使用k-ε湍流模型的Navier-Stokes方程组对采用同轴直流气-气单喷嘴燃烧室的燃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富氢/富氧燃气推进剂与常温氢气/氧气推进剂条件下的燃烧流场、燃烧室室壁和喷注面板处的燃气温度,研究了富氢/富氧燃气温度变化对燃烧流场和燃烧室热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富氢/富氧燃气气-气喷嘴的燃烧性能较好,但热载较高;富氢/富氧燃气温度一定范围内提高对燃烧性能影响不明显,而热载增加。  相似文献   
878.
Lamb波气体传感器因其具有高灵敏度、低损耗、多模式特性,在气体传感领域中展示出十分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然而,迄今为止,Lamb波气体传感器尚处于实验室基础研究阶段,其测试是基于网络分析仪,需人工读取测试结果并计算,不能实现自动获取被测参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感器的实际应用。针对现有测试技术的不足,研制了一种针对Lamb波气体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仪。利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和嵌入式技术获取传感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通过多峰值快速搜索算法提取各个模式的最大峰值信息,并对传感器进行了各个模式下的扫频测试实验和算法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集仪能准确获得传感器的频率特性数据,并能实现一定频率范围内多个峰值信息的获取。再结合气体测量的相关模型,可直接输出参数测量结果,实现气体参数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879.
罗擎阳  谭晓茗  张庆才  张靖周 《推进技术》2021,42(10):2257-2266
为了保护航空发动机涡轮盘,阻止高温燃气向盘腔内部深入,破坏核心部件,通常将压气机冷气引入转静盘腔,以抵抗高温燃气入侵,并对涡轮部件进行冷却。本文利用非稳态与稳态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跨声速涡轮设计工况(Reφ>107)下的两种复合封严结构:静盘存在封严环的覆叠封严和动盘带封严齿的咬合封严结构,并与轴向封严结构进行对比。在本文所研究的范围内,对非稳态计算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结果表明:跨声速涡轮流动中,叶栅通道存在由激波引起的高压区,导致了燃气的剧烈入侵,因此在特征信号频谱中f/fblade=2处存在峰值,这是跨声速涡轮燃气入侵最显著的特点。稳态计算证明复合封严结构封严性能良好。静盘封严环将盘腔分割为上下两个容腔,入侵容腔滞留了绝大部高温燃气,因此高半径处封严效率较低,但盘腔低半径处封严效率明显提高,在Cw≈996时,两种复合封严结构在r/b=0.96以下都能达到很高的封严效率。咬合封严能够增加燃气流动阻力,有效减小封严冷气使用量。但是两种封严结构在当冷气流量系数从Cw=199逐渐增大到2000时,高半径处封严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封严效率仅提高了20%~30%。  相似文献   
880.
There is an increasing concern that current trends of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cannot continue.It is imperative that major targeted investments are made into economical and reliable environment friendly propulsion and power solutions.Many novel and promising concepts are being proposed.The selection of the best candidates to pursue for investment becomes a very difficult choice.A detailed TERA(techno-economic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framework is described here to quantify risks and to compare and rank competing schemes on a formal and consistent basis.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detailed and rigorous thermodynamic representations of power plants.A layer of environment,economic,weather and other models to describe the appropriate local conditions is superimposed to this.The outcome is a techno-economic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framework with appropriate detail of each power plant as applied to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s.The results for each concept can then b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to make appropriate sel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