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450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目前飞行器高频力学环境预示主要采用有限元-统计能量混合方法,但由于缺乏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耦合损耗因子等统计能量分析参数,导致声振响应预示结果不够准确,给结构和载荷设计带来了困难。文章将已有的统计能量参数获取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通过试验获取了几种典型结构在不同安装边界下的统计能量分析参数,积累了相关的数据,为结构的精细化声振响应预示提供了输入。  相似文献   
492.
通过10个实验模型研究了肋宽与肋间距之比t/p以及肋宽与肋高之比t/e对网格式肋化通道的换热与总压损失的影响。实验模型分为两组:第一组5个45/45模型是由两块肋向角分别为45°与-45°的肋化板形成的;第二组5个45/60模型是由肋向角分别为45°和-60°的两块肋化板形成的。模型的t/e分别为0.25,0.30,0.50,t/p分别为0.25,0.33,0.50。在雷诺数为0.5×105~1.5×105时,t/e=0.30与t/p=0.50的模型换热效果最好,但同时压损也最大。45/45模型与45/60模型的换热效果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后者的压损却是前者的近两倍。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有关参数的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493.
戴扬  陈藻  孙进才 《航空学报》1993,14(10):523-528
研究了典型飞机壁板结构的隔声特性。在透射系数的计算中,考虑了飞行隔框、长桁对蒙皮刚度的影响,从而对透射系数中的刚度项进行了修正。对两种结构形式的壁板做了对比隔声实验与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文中给出飞机隔声设计的~些参考性准则。  相似文献   
494.
采用B夹层天线罩结构,利用四端口网络分析法,为一款工作在Ka波、K波和Ku波段内的"动中通"(动卫星通信系统)通讯系统设计了专用低插损、多频段天线罩壁。分析了不同极化,不同入射角下,天线罩壁的传输系数、反射系数和插入相移。结果表明:在0~40°的入射角范围内,Ka波段内的功率传输系数优于95.0%,K波和Ku波段内的功率传输系数优于88.8%,功率反射系数都小于6.3%,且垂直极化与水平极化之间的插入相位延迟的差异极小。  相似文献   
495.
速度比对波瓣混合器混合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常压、双涵进气条件下 ,通过对几种波瓣混合器与圆形收敛喷管组合的出口流场测试 ,研究不同外、内涵速度比情况下 ,波瓣混合器的混合气动性能 (压力和温度均匀度、压力损失系数等 )变化规律 ,为对比起见 ,还对环形混合器组合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 :在本试验范围内 ,随着速度比的增加 ,压力均匀度曲线呈“凸”形 ,冷态试验时 ,峰值在速度比 1 .0处 ,热态试验时 ,峰值在 0 .68附近 (冷、热态峰值的速度都与温度比的平方根成正比 )。压力损失系数曲线呈“凹”形 ,冷态试验时 ,谷值速度比小于 1 .0 ,热态试验时 ,谷值在速度比更小处 ,温度均匀度曲线则随着速度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在速度比 0 .2~ 0 .7之间 ,温度均匀度随速度比的变化基本呈线性关系 ,而在速度比大于 0 .7以后 ,则下降趋势变平缓。  相似文献   
496.
轴流压气机超音叶片新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一种轴流压气机超音叶片新设计技术 ,即叶型中弧线用任意多段圆弧生成 ,前缘用椭圆弧连接。该方法可以灵活控制叶型中弧线的曲率分布 ,有效控制扩散因子 ,提高气流抗分离的能力。椭圆形的前缘可减弱超音气流在前缘进口区的加速程度 ,降低进口弓形波的强度 ;叶型入口段理想的曲率分布可以合理组织进口激波结构和位置 ,大幅降低激波损失。用该方法改进设计的两套超音叶片叶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7.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尖间隙损失的统计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发动机涡轮叶尖间隙引起的涡轮效率损失进行了分析,结合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提出了基于涡轮叶尖间隙损失的间隙尺寸和公差优化设计方法。以制造成本和涡轮效率损失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法和基因遗传算法,分析计算了涡轮间隙尺寸公差和装配组成环的尺寸公差分配。  相似文献   
498.
以斜流压气机串列转子为研究对象,运用CF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压气机在100%和80%设计转速下S1流面流场、子午流场、阻塞工况及近失速工况的流场特性,为斜流压气机串列转子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该斜流压气机在设计转速(69900 r/min)下超声速特性明显,特性曲线较陡峭;当转速小于80%设计转速时亚声速特性明显,特性曲线较平缓。随着转速的减小,压气机的稳定裕度逐渐增大。该斜流压气机串列转子叶根和叶中截面的损失主要来源于叶型尾缘的掺混损失和叶型吸力面的小范围激波损失;而叶尖截面的损失主要来源于叶型吸力面的大范围激波损失、激波与附面层的相互影响的损失和激波与叶尖泄漏流相互作用的损失。该斜流压气机进入近失速工况后,前排转子的激波强度进一步增大,并且叶间存在大范围低速区,造成流动损失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499.
风扇叶片丢失激励下转子-支承系统结构安全性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丢失载荷激励下的转子-支承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结构安全性设计策略,即通过支承方案与载荷分配、变刚度支承结构和支承结构变形控制,结合转子结构动力学特性设计,实现转子结构安全性设计.研究表明:风扇后支点采用变刚度支承结构设计,能够在转子减速停车过程中减小风扇局部振动临界转速与相应振幅.通过设计滚珠轴承支承锥壳锥角,能够使支承具有较高的轴向承载能力并减小转轴变形对滚珠轴承的影响.轴承座底部与转轴间采用鼓形配合面连接设计,能够在大弯矩作用下通过配合面相互滑移避免支承随转轴变形,保证轴承安全.研究结果可为恶劣载荷作用下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结构安全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0.
高来流马赫数单列叶栅改串列叶栅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某高负荷轴流风扇高临界来流马赫数静叶改型设计的需求,对原型单列叶栅和改型串列叶栅开展性能对比试验研究,通过详细分析两型叶栅内部流场参数,量化评估了串列叶栅在高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改进设计效果.结果表明:串列叶栅比单列叶栅在降低流动损失,提升增压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比单列叶栅,设计状态下串列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19%,静压比提高了3.1%,基本缓解了单列叶栅原有设计状态的流动堵塞现象.串列叶栅前排叶片对后排叶片吸力面附面层发展会产生抑制作用,使得后排叶片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