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8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23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44篇 |
航天技术 | 110篇 |
综合类 | 166篇 |
航天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852.
本文讨论矩形波导中H_(00)模对波导壁上缝隙耦合与辐射特性等效参数的影响问题。根据几个具体典型实例,通过理论计算的等效参数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具有纵向缝隙或倾斜缝隙的波导元件和天线的等效参数时,一般情况下应包括H_(00)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3.
对轴对称零件的突缘变形区,动用能量法和二维折线式变位函数,计及材料常数n、r值和板厚变化,揭示了拉深中最小无皱压力的变化规律,指出其最大值明显滞后行突缘变形最大径向拉力的发生时刻,突破了两者基本上同时发生的传统结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854.
弹塑性材料全拉伸曲线拟合的新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用分指数四项式拟合弹塑性材料的以应变表示应力的拉伸曲线.利用几个材料拉伸特征点的数据,就能获得全拉伸曲线的简单统一的表达式.与典型航空弹塑性材料的试验全拉伸曲线的对照表明,这种拟合模型具有很高的工程精度,从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5.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物理-端行为特性的超级电容建模方法,模型包含3部分分支电路,在即时分支电路里,采用了一个电压受即时电路端电压控制的电压源和一时间常数恒定的电容串联来模拟超级电容器的即时特性,同时给出了等效电路的参数确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精确描述超级电容充放电过程的非线性及充放电之后的电压自恢复特性,具有很好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该模型简单实用,已成功应用于均衡电路参数优化设计中,并在其它采用超级电容作为能量源的电力电子装置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6.
进行双锥体试样热模拟压缩实验,研究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状态对一种挤压成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固溶热处理晶粒组织的影响,获得在变形温度 1060~1120 ℃,应变速率 0.003~0.3 s^-1 范围内,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与热处理晶粒组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变量下,温度一定,应变速率越大,流变应力越大;应变速率一定,温度越高,流变应力越小;在相同应变速率下,较低变形温度的试样晶粒组织出现不均匀的现象;在相同的变形温度下,三种应变速率下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为 18~20 μm,但较大应变速率的试样明显出现不均匀晶粒组织。为获得均匀的晶粒组织,更适合的热变形参数为:变形温度 1120 ℃,应变速率 0.003 s^-1。在相同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随局部应变的减小,平均晶粒尺寸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7.
近年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热传导性能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根据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单胞模型,建立其热传导性能的宏细观多尺度模型,包括等效热传导系数的均匀化模型和温度场分布的多尺度模型;基于宏细观多尺度有限元算法,计算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等效热传导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热传导系数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材料内部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等效热传导系数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细观单胞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构形,宏细观多尺度方法能有效预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并且能有效捕捉材料内部的局部振荡效应。 相似文献
858.
针对超声速燃烧室火焰驻留时间短和高湍流度的特点,利用500 Hz高频OH-PLIF(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技术,研究了氢燃料超声速燃烧室火焰结构,结合壁面压力,获得了点火、稳焰以及熄火过程的规律。结果表明:隔离段入口来流马赫数为2的情况下,氢气当量比0.1和0.3,在火花塞点火下,2 ms均能点燃并获得PLIF火焰图像,其中当量比为0.1凹槽内存在爆燃现象,火焰达到稳定燃烧状态较慢(约65 ms)。稳焰过程中,当量比为0.3燃烧相对不充分,燃烧区域更靠近下壁面,燃烧位置和火核位置变化较大。当量比为0.1和0.3,熄火时间均在6 ms内,其中当量比为0.1熄火时火焰是从凹腔中部传播到凹腔前缘位置熄灭并伴随有一个短暂火焰增强的过程,并且在传播至凹腔前缘时已接近熄灭,当量比为0.3在熄灭前则是慢慢变弱,最终在凹腔前缘至喷氢位置间熄灭。 相似文献
859.
多孔介质结构参数对表面火焰熄火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基于多孔介质头部的微型燃烧室,以甲烷/空气预混气为燃料,针对多孔介质结构参数(当量孔径、孔隙率)在不同预混气初始温度下,对表面火焰熄火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当量孔径为120μm的多孔介质表面火焰两侧同时发生脱火,当量孔径为80μm时先发生一侧脱火.随孔隙率或当量孔径的减小,熄火速度提升.当量孔径为80μm,孔隙率为0.55,0.50,0.45的多孔介质在当量比为1.0,预混气初始温度为300K时的熄火速度分别为1.11,1.22,1.31m/s.孔隙率为0.50,孔径为120,80μm的多孔介质在当量比为1.0,预混气温度为300K时的熄火速度分别为0.73,1.22m/s.预混气初始温度的升高对当量孔径为120μm或孔隙率为0.45的多孔介质影响更加明显,预混气初始温度从300K升至500K时,熄火速度分别增加了120%,76%. 相似文献
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