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4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475篇
航空   1804篇
航天技术   694篇
综合类   365篇
航天   55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铁夫  李明  邓建华 《飞行力学》2003,21(3):25-27,31
介绍了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理推导了神经网络权值的自适应规律,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针对滚转通道的神经网络,并应用某型号飞机进行了非故障和故障状态的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补偿作用显著,相当于系统具有一定的重构功能。  相似文献   
212.
飞机横航向等效拟配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电传飞机的横航向低阶等效拟配问题,根据国外新近规范及相关资料对飞机横航向等效模型及其拟配方法的提法,选用了五种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等效系统数学模型,比较和研究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并通过对具体算例的计算,验证了各等效模型的适用范围及拟配方法的实用性;同时,对频率范围的确定,初值的选取等拟配计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1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某型发动机地面定检状态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模型。通过该模型对起飞状态实测的发动机参数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训练时间短、学习速度快、诊断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14.
无人机涡喷发动机的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静  杨育武  王镛根 《推进技术》2003,24(6):517-520
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辨识网络与基于BP网络的控制器相结合,组成自适应PID神经网络控制系统。RBF神经网络采用离线学习在线修正权值和阈值,为加快收敛速度,应用带惯性项的梯度下降法。大量仿真结果表明,RBF网络较ELM,标准BP及改进的BP等网络具有明显优点。对某型无人机涡喷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方式具有鲁棒性好、响应速度快、稳态误差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15.
沈瑞祥 《航空学报》1989,10(4):147-154
 本文将高频振荡器视为具有深度正反馈噪声放大器。对它分析,给出正弦波信号的谱、等效带宽及相位噪声谱;同时还提出诸如高频振荡器内部产生的随机游走噪声形成机理等新看法。  相似文献   
216.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前进 《航空计算技术》2006,36(4):105-107,111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经验风险最小化的回归方法,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与神经网络相比,该方法在解决学习精度和推广性之间的矛盾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以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为应用背景,对比研究了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可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预测工具,其预测精度明显好于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217.
将电磁悬浮技术用于火箭发动机推力测试试验台是一次新的尝试。本文给出了应用电磁悬浮技术的发动机推力测试试验台的结构,推导了系统的运动方程,并对试验台进行了系统仿真。最后对整个试验台成功进行了多发现场试验,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都表明电磁悬浮技术用于火箭发动机推力测试是成功的,提高了测试系统的性能和推力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218.
傅博 《航空学报》2006,27(5):888-892
针对面向软件功能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自组织特征映射方法,用于生成揭示软件功能故障的测试数据(简称故障数据)。该方法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采用具有全局多峰搜索特性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在输入空间内搜索功能测试数据,生成少量的初始故障数据;②由初始故障数据,采用具有联想和分类能力的可变结构自组织特征映射,不断迭代生成大量相近而不同的故障数据,以便给开发者提供引发这些软件故障的信息,从而确定软件故障行为的模式或假设。用某型空空导弹发射控制软件进行了实验,运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故障数据生成效率高于遗传算法和随机法。  相似文献   
219.
张洪武  张昭  陈金涛 《航空学报》2006,27(5):949-956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不同搅拌头平移速度下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焊接构件Al6061-T6材料的三维流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搅拌头平移速度的变化对等效塑性应变的分布和材料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头前方的材料向上涌起,被旋推到搅拌头后方并开始向下运动,这一过程是促使搅拌摩擦焊接顺利完成的主要原因。材料的等效塑性应变等值线与不同焊接区域的边界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搅拌头平移速度的增加,垂直于焊缝方向上的截面上,等效塑性应变减小,但是材料的流动速度会随之增加。较低的搅拌头平移速度有利于焊缝中心线两侧材料的融合。  相似文献   
220.
Although the auroral substorm has been long regard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a direct relation of active auroras to certain magnetospheric processes is still debatabl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we combine the data of the UV imager onboard the Polar satellite with plasma and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s by the Geotail spacecraft. The poleward edge of the auroral bulge, as determined from the images obtained at the LHBL passband, is found to be conjugated with the region where the oppositely directed fast plasma flows observed in the near-Earth plasma sheet during substorms are generated. We conclude that the auroras forming the bulge are due to the near-Earth reconnection process. This implies that the magnetic flux through the auroral bulge is equal to the flux dissipated in the magnetotail during the substorm. Comparison of the magnetic flux through the auroral bulge with the magnetic flux accumulated in the tail lobe during the growth phase shows that these parameters have the comparable values. This is a clear evidence of the loading–unloading scheme of substorm development. It is shown that the area of the auroral bulge developing during substorm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otal (magnetic plus plasma) pressure decrease in the magnetotail. These findings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auroral bulge observ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substorm intensity in terms of the magnetic flux and energy dissip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