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航空   547篇
航天技术   157篇
综合类   68篇
航天   1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飞机发动机状态监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应用时序分析理论,对飞行参数系统记录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提出了一种飞机发动机状态监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2.
运用“升程变化率”理论证明“敏感点”是凸轮检测最佳基准,推导出了凸轮检测起始转角计算公式,介绍了在凸轮检查仪上以“敏感点”为基准确定凸轮检测起始转角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相似文献   
53.
在低速风洞上,对某型弹用涡扇发动机涡轮低压导向器原型和改型进行了变工况条件下的详细流场测量。与原型低压导向器相比,改型低压导向器多种几何参数发生了改变,主要包括采用优化的子午型线、正弯叶片、后部加载叶型以及前缘负冲角设计等,因此二者的冲角特性有较大差异。实验分别对两种导向器叶栅测量了3种工况条件,分别为正冲角工况、设计工况和负冲角工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改型不仅在设计工况下能量损失较小,而且具有较好的攻角适应性,表现为在所测工况范围内叶栅出口总压损失随工况的变化幅度很小,而原型出口损失则对冲角敏感,损失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间隙泄漏流以及泄漏涡自身的非定常性对轴流压气机的旋转失速的影响.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NASA转子37进行全三维定常、非定常的数值模拟,对比了最大效率和近失速工况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定常计算所获得的总性能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对于非定常计算,详细分析了NASA转子37近失速工况下流场结果,揭示了NASA转子37在近失速工况点,间隙泄漏流存在较明显的非定常性,这种非定常性表现为间隙泄漏流激波干涉引起间隙泄漏涡的周期性破碎.   相似文献   
55.
爆轰驱动激波管缝合激波马赫数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值求解的方法得出了氢氧爆轰驱动激波管的缝合状态参数.以空气为试验气体时,缝合激波马赫数随着H2摩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2摩尔浓度达到90%左右时达到最大.当缝合马赫数较高时,需要考虑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缝合激波马赫数较理想气体的高.以氢空气混合气为试验气体时,缝合激波马赫数较以空气为试验气体的小.通过调整驱动气体与被驱动气体的初始参数,可以得到即能恰好消除Taylor波又能缝合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56.
基于系统混沌指数的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混沌理论、分形学的角度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失稳工作,计算了发动机失稳过程系统混沌特征量的变化.采用小波降噪对压气机压力数据作预处理,重构了系统相空间,改进了关联积分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窗口方法计算了发动机失稳过程中系统李雅普诺夫指数、关联维数的变化.计算结果显示,发动机失稳过程中系统的混沌指数有显著的改变,系统进入失稳状态李雅普诺夫指数增大0.19,而关联维数则减小0.45,表明混沌指数可用于发动机系统的状态监控,亦为发动机失稳运动的特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7.
无动力滑翔弹最优抛射初始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无动力滑翔弹的可攻击区大小及相应的6-D飞行轨迹角度出发,基于无动力滑翔弹运动学与动力学和中/末制导律的数学模型,通过不同初始投放条件的组合(投放高度、投放速度、投放角度),计算了大量的可攻击区及相应的6-D飞行轨迹,比较了不同组合情况下的可攻击区大小及相应的6-D飞行轨迹,得出了一组无动力滑翔弹最优初始投放条件数据.  相似文献   
58.
运用上下解方法,研究了一类二阶混合非线性边值条件的三点边值问题,通过构造了适当的非线性辅助函数工得到了解存在的充分条件,推广和改进了某些已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Electrons with near-relativistic (E≳30 keV, NrR) and relativistic (E≳0.3 MeV) energies are often observed as discrete events in the inner heliosphere following solar transient activity. Several acceleration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ose electrons. One candidate is acceleration at MHD shocks driven by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with speeds ≳1000 km s−1. Many NrR electron events are temporally associated only with flares while others are associated with flares as well as with CMEs or with radio type II shock waves. Since CME onsets and associated flares are roughly simultaneous, distinguishing the sources of electron events is a serious challenge. On a phenomenological basis two classes of solar electron events were known several decades ago, but recent observations have presented a more complex picture. We review early and recent observational results to deduce different electron event classes and their viable acceleration mechanisms, defined broadly as shocks versus flares. The NrR and relativistic electrons are treated separately. Topics covered are: solar electron injection delays from flare impulsive phases; comparisons of electron intensities and spectra with flares, CMEs and accompanying solar energetic proton (SEP) events; multiple spacecraft observations; two-phase electron events; coronal flares; shock-associated (SA) events; electron spectral invariance; and solar electron intensity size distributions. Thi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ME-driven shocks are statistically the dominant acceleration mechanism of relativistic events, but most NrR electron events result from flares. Determining the solar origin of a given NrR or relativistic electron event remains a difficult proposi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are given.  相似文献   
60.
综述了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