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72篇
航空   953篇
航天技术   214篇
综合类   195篇
航天   1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立铣加工颤振稳定性时域求解与分析研究(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Liu   《中国航空学报》2008,21(2):169-178
In this paper, the instantaneous undeformed chip thickness is modeled to include the dynamic modulation caused by the tool vibration while the dynamic regenerative effec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numerical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goveming the dynamics of the milling system. Several chatter detection criteria are applied synthetically to the simulated signals and the stability diagram is obtained in time-domai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 time-domain show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nalytical prediction, which is validated by the cutting experiments. By simulating the chatter stability lobes in the time-domain and analyzing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spindle speeds on the vibration amplitudes of the tool under a Fixed chip-load condition, conclusions could be drawn as follows: In rough milling, higher machining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by selecting a spindle speed corresponding to the axial depth of c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imulated chatter stability lobes, and in Fmish milling, lower surface roughness can be achieved by selecting a spindle speed well beyond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machining system.  相似文献   
842.
介绍了电磁轴承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设计了以TMS320F240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系统,包括改进的MCEP算法和多文件工程结构的软件设计方法;针对定点DSP在控制程序中数值运算的定标和溢出问题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43.
针对电动装甲车用轮毂电机工况复杂多变,发热严重的问题,通过对电机所涉及各物理场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永磁容错轮毂电机多物理场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一台电动装甲车用额定功率50 kW,最高转速6 000 r/min六相永磁容错轮毂电机进行了综合设计。在电机结构初步设计基础上,通过电磁-应力耦合分析,在兼顾电磁性能和转子强度的情况下对转子隔磁磁桥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电磁-温度耦合分析计算了电机内各区域温度分布,并对永磁体在极限温度下的退磁进行了校核;通过应力-温度耦合设计完成了转子与护套的最大应力计算,校核了护套厚度及过盈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物理场综合设计方法得到的电机能同时满足电磁性能、温度限制以及机械强度的要求,电机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44.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对无人机用频设备的干扰和威胁,本文提出了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信号频谱特征的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小波变换原理对无人机典型用频频段电磁信号进行变换处理,对其频谱特征进行奇异性检测,结合信号降噪处理等技术去除频谱伪奇异点对接收信号频谱特征进行反演测量,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复杂电磁环境频谱特征满足无人机数据链抗干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45.
钛合金旋转超声辅助钻削的出口毛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难加工材料采用普通麻花钻传统钻削过程中孔出口毛刺大、导致去毛刺困难及影响紧固件装配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刃型刀具(八面钻)的钛合金旋转超声辅助钻削(RUAD)的新技术。分析了RUAD原理,采用文中所设计的RUAD主轴结合CA6140车床平台、测力系统、测温系统、高速摄影系统以及非接触激光测量系统进行了钛合金RUAD制孔试验和孔出口毛刺研究,对比普通钻削(CD)分析了RUAD降低孔出口毛刺的机理,并建立了基于八面钻的CD和RUAD的毛刺形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CD,RUAD明显降低钻削力、孔出口最高切削温度和毛刺高度,分别降低了16.79%~20.2%,18.54%~21.68%和82.27%~89.18%,极大降低了钛合金孔出口去毛刺的困难和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进度。  相似文献   
846.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分量测力传感器及S型拉压式力传感器的设计思想,对应变式力传感器中的有关设计、粘贴和补偿等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具有频率输出的测力传感器——石英谐振式测力传感器的设计、结构、工艺及安裝调试中的有关问题。该传感器采用频率控制中被广泛使用的AT 切型石英谐振器为力敏感元件。当被测力作用在谐振器的边缘上时,会使谐振频率随着力值的大小发生线性偏移,选择力方位角约40°,以减小温度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为了减小传感器的零点温漂,设计了具有双片谐振器的差动式传感器,即选用两片频率温度特性一致的石英谐振器,其中一片用来感受被测力,另一片只感受温度,用作温度补偿。为了减小电路引线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采用了将振荡电路安装在传感器壳体内的结构形式。文中还给田了传感器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48.
本文应用部件组合方法结合相对相位综合技术计算丁某型战斗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部件组合方法是估算复杂形体目标RCS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同时也存在精度较差的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分析计算中本文将真实目标等效为较多个部分典型几何体(如部分椭球,部分椭圆平板等)的组合,并首次应用准三维凹曲面作为典型散射体来替代战斗机的翼身融合过渡部分,从而使简单散射体的组合体较好地保持了原目标的散射特性。计算及其与测试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采取的措施使部件组合法的计算精度有了很大改善,使之成为一种简便、省时、具有较高精度的估算整机RCS的有效方法。在全方位角范围内,计算与测试值的均方误差小于3dB,最大误差小于6dB。在IBM—4341机上用本文程序计算某型机在某一姿态角下的RCS(垂直和水平两种极化)分布曲线,只需约4分钟CPU时间。  相似文献   
849.
ANOPTICALFIBRESENSORBASEDCUTTINGFORCEMEASURINGDEVICEJinWenling;WangXin(DepartmentofMdchanicalEngineering,NUAA29YudaoStreet,Na...  相似文献   
850.
本文对国外通用航空中三翼面布局飞机的研究概况作了简要叙述,并归纳了正常式、鸭式和三翼面布局相互对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状况。根据P-M理论,计算了五种三翼面飞机和试验模型的诱导阻力因子、升阻比以及翼面升力比等。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大前翼小间距的第一类三翼面布局和小前翼大间距的第二类三翼面布局的气动特性有明显的差别,且前翼与机翼间的水平间距对诱导阻力因子和升阻比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