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76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2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航天器低压差分信号线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有效载荷设备之间的高速率数据信号通过低压差分信号(LVDS)线束进行传输,因此,LVDS线束的电磁兼容性(EMC)对系统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通过专用的电磁兼容性仿真软件对航天器实际结构中的1对低压差分信号线束的传导特性进行了分析,之后,基于该分析结论,对由12对线束构成的设备间线束捆的串扰特性、外界电场辐射下线束的抗扰特性进行了分析。频域和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文章所述航天器低压差分信号线束布局的合理性,为将该成果进一步推广至航天器系统级线束布局及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射频传感器综合一体化带来的电磁兼容性接口由机箱、连接器和线缆变为背板-模块,使常规电磁干扰(EMI)检测要求和检测手段无法直接适用于模块的问题,基于电磁干扰要素理论,着重研究了综合射频机架内部微小空间内电磁干扰要素检测方法及原理,探索了综合射频机架微小空间下模块电磁发射特征信息的测试方法,研究了综合射频机架工作状态及功能线程的激励控制方法,以及综合射频机架远场电磁发射特性数据、功能模块近场电磁发射特性数据和综合射频机架接口线缆束上的电流传导发射特性数据等电磁干扰要素提取和识别方法。为验证电磁干扰要素检测与辨识方法的可行性,以某机载综合射频机架为例,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与分析,包括综合射频机架远场电磁发射特性测试、功能模块近场电磁发射特性测试、综合射频机架互连线缆束电流传导发射特性测试,并将多种工作模式下模块测试结果和综合射频机架电磁发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3.
航天器天线有关技术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航天器天线的特点及其与航天器总体的关系;天线的辐射场方向图及增益有关问题;天线的电磁兼容及天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64.
结合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的特点,介绍了电磁兼容性概念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空间飞行器所处的电磁环境,指出总体设计中的若干电磁兼容性问题;提出了空间飞行器研制各阶段中开展电磁兼容性工作的流程图,强调必须在目前和今后各种型号的空间飞行器研制中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65.
系统间电磁兼容分析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系统间电磁兼容现状,选择和建立了系统间电磁兼容预测模型,对多种地面电子装备间电磁兼容的最小部署距离进行了预测和部分验证。  相似文献   
66.
天线系数的测试误差与NSA测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归一化场地衰减(NSA,The Normalized Site Attenuation)测试中存在的误差,指出误差主要来源于天线系数.通过对天线互阻抗的分析,说明它是天线系数误差的主要来源.简单介绍了天线系数的标准计量方法,发现其中并未考虑互阻抗的影响;修正了天线系数计量中采用的方程组,证明该方程组不能求解.分析了减小测试天线间互阻抗误差的因素,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新方法使用天线增益替代天线系数,利用天线增益测试的必要条件避免互阻抗的影响;证明了新方法与原方法的原理间的等价条件;通过实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在导弹电磁弹射器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强电磁场辐射,不仅会造成电磁能量的损耗,也会对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因此,在电磁发射中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文章分析了导弹电磁弹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从发射线圈电磁屏蔽和电路中的抗干扰2个方面对电磁线圈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比对屏蔽前后的效果,给出了一种磁线圈弹射器电磁兼容性设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8.
惯性系统是一种电路种类多、电信号复杂的电子产品,电路信号的品质直接决定整个产品的质量,背板对于各个功能电路的高密度信号互连关系着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出了背板设计方法,将惯性系统中电气系统的功能模块电路进行合理划分,确定立体化布局。为模块电路所需的二次电源进行集中分配,对于生成二次电源的总电源进行针对性的电磁滤波,实现惯性系统敏感器、执行机构和模块电路的刚挠电气连接。刚挠背板的设计不仅实现了功能电路的三维布局、电路网络的相互连接,还对信号的质量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实践表明,该设计方法提升了电路的集成度,缩小了惯性系统的体积,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明不同级别的II型合成滑油密封兼容性对航空发动机的影响,通过对MIL-PRF-23699和SAE-AS-5780规范的解读,发现高温油在密封兼容性上的缺陷。将航空发动机橡胶类密封件浸泡在不同滑油中的实验说明了高温油中的密封件在超过120℃,1 800 h后更容易产生膨胀和降解现象。CFM56-5B/-7B 3号轴承前封严脱胶故障的分析表明,PTFE的脱落和发动机使用的高温油有关系,PTFE的脱落可导致发动机受到污染和大量漏滑油。  相似文献   
70.
进气道旋流模拟及测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飞  张堃元  姜健  史建邦 《推进技术》2009,30(3):297-301
进气道出口旋流是影响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在地面试验中评价进气道旋流对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叶片式旋流发生器,并在风洞中进行了整体涡旋流、对涡旋流两种基本旋流流场的模拟,实验中利用在固定马赫数下校准的五孔探针测量了所模拟的旋流场。风洞实验结果表明,按照不同布局方式来安装叶片,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旋流场;旋流发生器叶片攻角对旋流强弱的影响较为明显;旋流的诱导速度对旋流中心位置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